許劍虹觀點:談楊榮文的「中華國協」

2023-10-01 07:20

? 人氣

20230912-長風文教基金會等團體13日舉行「亞太千里論壇」,圖為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蔡親傑攝)

20230912-長風文教基金會等團體13日舉行「亞太千里論壇」,圖為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蔡親傑攝)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獲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邀請,於9月13日出席台北「亞太千里論壇」,闡述他的「中華國協」理論。台灣媒體一般將楊榮文的概念翻譯為「中國人的邦聯」,可是筆者在9月13日論壇現場親耳聽到楊榮文是以「The Chinese Commonwealth」稱呼此一概念,顯然是直接從大英國協(British Commonwealth)的英文名轉換而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考量到新加坡仍是大英國協的一員,且楊榮文與李光耀等人民行動黨精英都是接受英式教育長大,翻譯成「中華國協」應該比較正確。而且如果以大英國協的標準來看,這個「中華國協」所涵蓋的應該不僅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已,理論上應該還涵蓋同樣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新加坡,因為大英國協涵蓋的就是曾經被英國殖民過,接受英吉利文化影響的國家。

不過楊榮文在論壇上否定了這個可能性,強調新加坡與海峽兩岸的中國政府不同,並不屬於「中國」的範疇之內。事實上新加坡雖然絕大多數人口屬於華人,但新加坡政府從來不以華人國家自居,始終強調自己為涵蓋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以及其他移民共同組成的多元國家。因此將新加坡納入這個「中華國協」,本身就違反了新加坡扮演東西方橋樑的國策。

那麼居然如此,用「中華國協」(The Chinese Commonwealth)稱呼這個概念是有問題的,或許用「中華邦聯」(The Chinese Confederation)來稱呼更為正確。當然無論是「國協」還是「邦聯」,都不符合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政架構,所以人在現場的前總統馬英九曾站起來詢問楊榮文,有沒有將他這個概念當面推銷給北京的官員。

楊榮文在現場表示自己確實曾向北京方面推銷此一概念,但中共官員聽了以後大多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顯見「中華國協」或者「中華邦聯」這種違背北京「一個中國原則」的概念不可能為中共所接受,而馬英九同樣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上表示,無論是大英國協還是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的概念都不能套用到兩岸關係上。

李光耀的兩岸觀

如果連主張與大陸對話的馬英九都認為楊榮文的論點不適用於兩岸,那麼主張與大陸對抗的民進黨政府對他自然是更不客氣。主要還是因為楊榮文雖強調自己是新加坡人,他也確實是1954年出生於新加坡,並曾經在新加坡空軍服役的當地華人,但是其大中華情節過於強烈。看待國際事務時,也過於偏向「東升西降」的理論,對中共的未來過於樂觀。

李光耀(Robert D. Ward@Wikipedia / CC BY-SA 3.0)
李光耀(Robert D. Ward@Wikipedia / CC BY-SA 3.0)

持類似觀念的,還包括了新加坡印度裔的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他們都堅信中共將在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權,因此台灣應該越早和中共談判來爭取有利的條件。其實比起新加坡共和國建國之父李光耀而言,楊榮文與馬凱碩的對台立場還算是「溫和」的了,因為李光耀的立場是希望台灣直接接受「一國兩制」的安排。

李光耀自幼接受英國殖民地教育,進入萊佛士學院(Raffles Institution)就讀,戰時又有替日軍效力從事情報工作的紀錄,自然對中華民國自革命、北伐、剿匪、抗戰以及戡亂的歷史十分生疏。他雖然晚年與蔣經國交好,對蔣中正的認識卻大多來自戰時的日本陸軍以及後來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首相,自然是負面大於正面。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之初,李光耀一度十分興奮,還以五星紅旗為藍本設計了當今的新加坡共和國國旗。深信「大亞洲主義」的李光耀,一度以為自己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成盟友,可沒想到中共把接受英國教育的他視為殖民主義的走狗,試圖扶持馬來亞共產黨將他與馬來西亞的統治階層一起推翻,逼使李光耀與北京走上了對立面。

不過等到鄧小平上台,並接受了李光耀的建議停止「輸出革命」之後,李光耀又重新回到親共的立場,希望台灣能早日放下對中華民國正統的堅持,接受一國兩制回歸大陸。根據曾任駐新加坡代表的胡為真回憶,他早年曾向李光耀總理闡述中華民國有將海峽兩岸重新統一在自由民主制度下的使命,結果得到的卻是李光耀一臉驚訝又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的表情。

積極推動兩岸和解

李光耀領導下的新加坡真的親共?如果親共是真的,推動新加坡與中共親近的力量是同屬華人的民族情感嗎?可能有部份是,但完全將之歸因於民族情感卻有些偏頗,否則印度裔的馬凱碩呼籲兩岸和談的積極度比起楊榮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有辦法完全用「同胞愛」來解釋。而且在南海立場上,新加坡的立場從李光耀時代至今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美國。

在南海支持美國,在台海支持中共,就是新加坡在地緣戰略中維持的平衡手腕。因為如果整個南海變成中共的內海,勢必將影響新加坡的生存,只有邀請美國海軍使用樟宜港才能維持平衡。那又為何希望台灣屈服於中共,接受「一國兩制」呢?因為如果兩岸爆發統獨戰爭,戰火勢必會蔓延到東南亞,影響新加坡的國家安全。

一個穩定的兩岸對新加坡非常重要,而李光耀本身並非民主的信徒,他對鄧小平與蔣經國讓大陸還有台灣都富裕起來的手腕比較認同,認為在大陸開放市場經濟之後,雙方應該不再有意識形態上的衝突,統一應該水到渠成。而且如果兩岸真的在新加坡的建議下走到一起,整個大中華市場產生的利潤足以夠好幾代的新加坡人吃都吃不完。

基於這樣的思考,李光耀積極支持兩岸談判,在他生前已經有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辦。2015年的馬習會,也是在同樣的思維下由李光耀的兒子與繼承人李顯龍繼續推行。不過此刻台灣已經民主化,新加坡不可能如李光耀時代一般要求中華民國接受「一國兩制」。李顯龍的立場比起李光耀,已經更親近於西方國家,哪怕是親中的馬凱碩與楊榮文也要調整自己的論述。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取自網路)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取自網路)

尤其楊榮文不僅是華人,他過去在新加坡空軍服務時曾與被李光耀聘請到新加坡參與空軍建設的中華民國空戰英雄傅純顯有過接觸,相信會從後者口中瞭解到台灣方面對中華民國的情感。傅純顯雖然是來自山東的外省人,卻曾在「九二四空戰」中以響尾蛇飛彈擊落米格機,他擁有強烈的中華情緒,同時又對台灣的中華民國高度認同,相信給了楊榮文很大的震撼。

建立一個不是PRC與ROC的中國

如何讓兩岸能在不導致中華民國滅亡的情況下實現和解,相信是許多傅純顯那一代外省軍人還有二代中國國民黨外省精英的期待。李光耀的主張,等同於要台灣自我消滅中華民國,這對多數的台灣人哪怕是統派深藍人士也不是那麼容易接受,因此楊榮文當然要改變說法,強調兩岸應該以建立一個「既不是PRC也不是ROC」的中國為終極目標。

其實這個概念與黃年先生的「大一中屋頂」有些類似,但還是不一樣,因為「大一中屋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兩岸在這個「屋頂」下各自推行自己的憲政,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沒有所謂結合成「國聯」或者「邦聯」的問題。黃年終就是中華民國國民,會比楊榮文更站在中華民國的角度思考,而且相信他的終極目標還是爭取兩岸統一在中華民國之下。

而且「既不是PRC也不是ROC」的中國概念,其實過去新黨訪問大陸時就曾經提倡過,但是對於多數自詡為中華民國捍衛者的國民黨而言都沒有辦法接受。尤其是近年來連民進黨都放棄法理台獨路線,轉而接受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實質獨立於大陸之外的安排,國民黨又怎麼可能接受為了統一而放棄自己從大陸帶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法統?

所以無論是從對《中華民國憲法》還是「九二共識」的堅持,以馬英九為代表的國民黨精英不可能接受「國聯」或者「邦聯」的說法。哪怕是能接受「兩德模式」,也必須要在模糊的情況下推行,任何在法理上讓兩岸並立為兩個國家的安排都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當然中共更是不可能接受,因此「國聯」或者「邦聯」的概念在兩岸並不可行。

更何況楊榮文是站在中共勢必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或者是東亞第一霸權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甚至還表示新加坡20年後到底站在美國還是中共陣營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從中華民國的立場出發,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知道在中共領導下的亞洲或者世界秩序下不會有中華民國的生存空間。哪怕新的中國不叫PRC,多數台灣人也難以忍受生活在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制下。

20230912-長風文教基金會等團體13日舉行「亞太千里論壇」,右起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台大教授徐斯勤。(蔡親傑攝)
20230912-長風文教基金會等團體13日舉行「亞太千里論壇」,右起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台大教授徐斯勤。(蔡親傑攝)

曾經也為民進黨所提出

有趣的是,雖然新黨曾經提倡過「既不是PRC也不是ROC」,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也主張兩岸在「邦聯」制下統合,但真正最早提倡楊榮文理論的台灣政治人物反而是來自於民進黨陣營者居多。原因是早年民進黨由黨外運動的參與者共同組成,這些參與者裡有獨派也有統派,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自然會有人試圖從國共的立場之外尋求第三條統一之路。

比如外省籍的民進黨創黨元老費希平,在1984年10月12日的立法院會議上向行政院長俞國華提出由台灣與中國大陸合組「大中國邦聯」(Confederation States of China)的建議。他認為兩岸可以在「大中國邦聯」下和平競爭,經過10年到50年的發展後,大陸人民與台灣人民就能從中瞭解到哪個制度更適合中華民族,並經由民主協商建設一個新的中國。

另外一個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也在1991年退出民進黨以後,提出了兩岸合組中華聯邦共和國的主張。可見早期加入民進黨的黨外統派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比國民黨更願意接受中華民國已經在內戰中失敗的事實,願意站在國共之外的角度追求建立一個新中國的可能性。試想如果當年中共當局積極回應民進黨元老們的提倡,或許台獨就不會成為民進黨的神主牌。

最終費希平因為主張沒能得到兩岸當局接受,他外省人身份與統派的思想又遭到民進黨內的極獨人士歧視,最終只能退黨鬱鬱而終。朱高正則在脫離民進黨後徹底倒向統派陣營,甚至還在晚年變成了徹底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紅色統派」,主因可能是他相信自己提倡的「生態社會市場經濟主義」已經被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名義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包括一些後來看似獨派的民進黨激進份子,其實也都提倡過類似於楊榮文的概念,比如辜寬敏就提出過兩岸結成「兄弟之邦」,呂秀蓮也提出過讓台灣成為永久中立的「東方瑞士」。甚至到了2014年,施明德、蘇起、洪奇昌、焦仁和、陳明通與程建人等藍綠精英還共同提出過「大一中架構」,可見民進黨其實也沒那麼排斥模糊化的「一個中國」的概念。

重點還是北京能否接受

到了2022年,就連呂秀蓮都表達了兩岸可共組「中華邦聯」的構想,而且在提出時也沒有顧慮到會否引起美國的反感。至少可以證明在部份老一輩深綠人士眼中,他們只是討厭國民黨與兩蔣父子,對於鄧小平上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的成就也有同屬華人的與有榮焉之感。筆者甚至親眼看到過老一輩深綠人士,在看到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嗆美國時拍手鼓掌叫好的畫面。

因此對於部份深綠人士而言,其實只要中共不那麼「偏袒」國民黨,然後願意給台灣一些面子,哪怕只是看起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平起平坐的面子,其實他們未必那麼在意亞洲乃至於世界的秩序是北京還是華府決定。而且隨著參加過抗戰和內戰的老一輩去世,年輕一輩的國民黨人談不上與中共有仇恨,也無在大陸重建民主政府的光榮使命感。

只要中共能給予中華民國地位一定程度上的尊重與認可,多數國民黨年輕一輩也樂見一個同時有美國、中共、歐盟以及俄羅斯相互競爭又合作的多極世界。然而無論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支持者還是楊榮文,基本上都低估了中共的野心,忽視北京對台灣的要求其實不是統一而是征服。哪怕是在「一國兩制」下完成統一,台灣的民主制度和多黨制度仍是必須要消滅的。

當年鄧小平向蔣經國提出「50年不變」,其實就是要以確保國民黨在台灣維持一黨專制來放棄對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結果蔣經國做出的選擇卻是民主改革,這是中國共產黨所最害怕的。因此未來如果是在「一國兩制」下完成統一,中共勢必會扶持國民黨恢復過往的一黨執政,將民進黨徹底消滅掉,唯一的差別是屆時的國民黨將如香港建制派一樣成為中共之附庸。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實際上也名存實亡,甚至於成為屈辱投降的代名詞。中共要的就是這種對台灣的徹底征服,不是兩岸和平協商的對等統一,自然不可能接受楊榮文的建議。為什麼統一不能談,其實也不是國民黨或者民進黨不想談,而是中共根本就沒有對等協商的意願,兩岸的接觸自然只能停留在事務性協商之中了。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