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興觀點:中國版「雷曼風暴」來襲 風雨過後更顯台灣金融韌性

2023-09-06 07:00

? 人氣

中國的經濟自2009年開始持續下滑。(美聯社)

中國的經濟自2009年開始持續下滑。(美聯社)

台灣金融業面對台商及中國經濟環境惡化,已不可避免進行風險部位調整。據金管會數據顯示,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及保險業對陸曝險額創統計來新低。面對中國版「雷曼風暴」山雨欲來,我們需要做更好、更審慎的風險情境準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岸經貿關係向來複雜多元,但核心是兩岸在全球化供應鏈架構中的分工與相互依存。中國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下,受益於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浪潮,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提供了不同層級的技術與資金,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創造就業與帶動出口,因而締造了指數型的高速經濟成長及競爭力提升。

如今成長已經過了峰頂,中國的經濟自2009年開始持續下滑。除了拖延處理各種內部的結構性障礙,導致經濟可能出現系統性危機外,外部的經貿關係近年也有了戲劇性的變化。西方國家原本期待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會走向市場化,甚至是西方的民主開放體制。如今卻發覺,中國只是披了一件「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衣,骨子裡從未放棄共產主義,實際推行的仍是計畫經濟;體制上則轉向更高壓的集權專政。而中國所謂「和平崛起」的背後,則是不斷地擴張軍事勢力範圍及對周遭國家的挑釁。

後冷戰相對穩定的全球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如今正走向新冷戰與脫鉤。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曾表示,「不再相信與中國的積極接觸政策可以改變這一切」。因此,我們看見美中戰略對抗的不斷升級,及整個地緣政治均衡的快速改變。按照目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歐美等西方文明力量和中國可能正走向非正式的政治和軍事對抗,這或許就是邱吉爾所形容的「鐵幕」,或美國財政部前部長保爾森(H. Paulson)所稱的「新經濟鐵幕」。

2023年6月7日,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愛荷華州正式宣布投入共和黨初選,參戰2024總統大選。(AP)
2023年6月7日,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AP)

西方國家對中國態度明顯改變的分水嶺,無疑是中國處理新冠疫情的不當隱匿,導致全球人道悲劇及經濟的衰退。而中國推動「戰狼外交」,挑起台海及南海的軍事緊張情勢,又在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前,與俄國發表兩國夥伴關係沒有上限的共同聲明,同時在戰爭爆發後,選擇站在俄國的一邊,這都加劇了全球對中國的不信任,進一步確立所謂的經濟脫鉤或是去風險的政策方向。

如若美中戰略對抗繼續升高進入新冷戰,或甚至發生熱戰的最差情境,勢必對全球地緣政治與經貿結構發生劇烈影響。對台灣的金融業而言,嚴峻的地緣政治風險,將是企業經營無法忽視的重大挑戰。

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不容小覷

其次,中國大陸經濟也面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中國的經濟原本就因為出現人口老化、中等收入陷阱、債務泡沫與資本流動管制等難以超越的結構性障礙,而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此時一旦遭遇外來的衝擊,債務包袱的拖累與金融市場化的改革遲緩,就很容易成為導致系統性風險升高的導火線。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嚴格的清零封控措施,使原本就不樂觀的經濟無可避免地陷入衰退,地緣政治緊張使資金流出加劇,失業率迅速攀升,債務違約風險惡化,種種狀況,讓中國北京維持金融穩定的壓力倍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