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真民意?假民意?加熱菸審查勿隨之起舞

2023-09-05 16:00

? 人氣

(圖/取自網路)

(圖/取自網路)

8 ⽉ 23 ⽇,有⼼⼈⼠發起百⼈監察院舉報國健署,控訴國健署瀆職,抗議加熱菸審查進度緩慢,要求政府儘速開放加熱菸上市;甚⾄在網路徵求走路⼯,誓⾔要在 9 ⽉ 6 ⽇上凱道「維護⺠眾合法選擇的權益,以⺠憤的呼聲讓正、副總統聆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滿足不了癮君子,就是國健署「瀆職」?

7 ⽉聯合國世界衛⽣組織 WHO 公布最新加熱菸健康衝擊報告,提醒各國政府加熱菸品成分複雜且多項領域研究呈現空⽩,呼籲各國謹慎面對開放與管理;而依據先進國家的審理經驗,甚至耗時 3 年才批准加熱菸合法上市。以此就說國健署瀆職,未免言過其實。

「瀆職」的定義為,國家公務⼈員怠忽職守,對於⾃⼰應完成的責任不作為、不執 ⾏、不處理。衛福部嚴格制定申請、審查、標⽰、研究與監理制度,一切按部就班、依法行政的作業,做到了大眾期待政府所做到的把關,但卻被有心人士冠上「瀆職」一罪,企圖激起民怨。公⺠社會施政必須反映⺠意,但這並不包括別有⽤⼼的⺠粹。

細數自今年三⽉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實施,衛福部針對加熱菸納管已發布⼗多項措施,包括訂定「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菸害防制法施⾏細則」、「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收費標準」、「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申請案件處理期間」,同時修正「菸品資料申報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辦法」、「販賣菸品場所標⽰及展⽰管理辦法」、「室內吸菸室設置辦法」、 「戒菸教育實施辦法」、「戒菸服務補助辦法」等,並完成「112-113年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專案管理計畫」的招標作業。雖仍未看見本土族群健康衝擊評估、加味菸管制、青少年成癮性追蹤等政策,但遠不及怠忽職守的地步。

營造「民意」所欲為何?

觀察近期越演越烈的「⺠憤」,包括記者會、抗議⾏動與遊⾏號召,皆以「⺠意」、 「⺠憤」為名,然⽽這真的代表「⺠意」嗎,抑或為「有『薪』人士」的刻意操作?畢竟該遊行號稱千⼈上街,卻在⼀開始就爆出遊⾏活動徵求 300 位「走路⼯」,開出「活動當天現領 600 元」的酬勞,遭到鄉⺠截圖踢爆後,臉書上的「徵才」貼⽂才火速下架。

淨空凱道遊⾏取名「Clean Air」,標榜「清淨的好空氣」並宣稱「台灣數千人死於二手煙害,必須有拒絕二手煙害的權利」,且募資平台全文未能加註「吸菸有害健康」警語,已經觸及對政府公權力的挑戰。包括 WHO 以及其他眾多國外文獻皆已證實,加熱菸並沒有減害二手煙的效果,且美國喬治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系的研究指出,因為採用最新霧化科技,加熱菸釋放的 PM 2.5 污染物到達台灣空污管制紫爆等級的 7 倍,甚至還會釋放出 PM 0.3 的超細懸浮微粒,嚴重侵犯人體健康。

遊行的募資狀況也著實耐人尋味。前 10 ⽇募資⾦額持續掛零,直到 8 ⽉ 28 ⽇募資才開始「啟動」,5 天內共計 29 ⼈捐款,且每⼀位捐助⼈的出資⾦額神奇的⼀致,皆在 2.8 萬⾄ 3 萬元左右,遠超出國內社會議題類群眾募資平均金額每案 1 ⾄ 2 千元的捐助水平。

其實從募款期程僅規劃 20 日而非標準眾籌預設的 60 ⽇就不難看出,發起方對於達標早有底氣,莫非得趕在9⽉發動遊⾏,營造所謂的「⺠意壓力」,讓立法院開議後的立法委員「接球」,進一步質問衛福部與國健署的加熱菸開放進度,著實令人好奇,屆時會有哪些立法委員「配合演出」?

莫忘初衷,確保行政中立與審查專業,才是真正尊重民意

⼈⺠遊⾏集會的⽬的,在於藉由參與者所凝聚的⺠意,將重要議題討論帶到社會、政府眼前,希望受到重視與關注。如今卻遭「有『薪』人士」刻意操作,營造群眾⼒量來對政府施壓,已經遠離⼈⺠集會遊⾏的初衷。

依法⾏政是法治國家的底線,不容妥協!加熱菸的檢驗機制與審理程序必須完備,並且需要完整的本⼟數據與在地研究。菸商⽀持團體再怎麼「理直氣壯」,終究掩蓋不了新興菸品可能衝擊國⼈健康的事實。

「⺠意」固然重要,但⾏政中立與審查專業不該受假⺠意操弄。筆者想起⽇劇《王牌⼤律師》中,古美⾨律師反駁⺠意要求被告判死的辯論:「如果⺠意可以決定⼀切, 那就不需要司法這種拘泥於形式與繁瑣的⼿續,...,決定判決的,不是國⺠的調查問卷,⽽是我國學識淵博的法官您們!」

請衛福部莫忘初衷,別忘記從原本的「雙禁」隨著現實的山道轉了「一開一禁」這個彎,就不要再走上歧路。

*本篇作者為社會倡議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