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誰信綠電救臺灣神話?

2018-09-05 07:10

? 人氣

今天國際先進社會,特別是法國的「核燃料處置」與「核廢料處理」高效能高效率「科學管理」作法,最值得我們最為制訂國家能源政策的國政策略抉擇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生能源在臺灣不可信靠

最讓經濟學家、核電科技專業專家及有知有識產業經濟領袖極難予以認同的是,沈榮津所提「能源轉型」策略行動作法,是要把國家公共資源完全投注於太陽能、風電、綠電等「非基載能源」的覓求開發以拿來「保證不缺電」湊數之窮忙事項,這些勞師動眾的龐雜行動作為,卻都根本不可能會有預期成果產生,特別是這些行動作法,根本無助於可信靠骨幹支柱的「基載能源」之強化、增益或有效補足。

世界級能源專家皆表示,臺灣根本無法使用再生能源來替換核能與石化燃料。在2017年,太陽能與風力合計僅提供臺灣不到5%電力。相反地,核能卻提供了高達13%電力,且當所有臺灣核能機組都運轉時,核能供電比例更可高到23%。

作為國土狹小,人口密集且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96%的國家,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不適合倚靠像太陽能與風力這類再生能源求生存;2018年8月發生的臺灣全島大停電,無疑正是針對非核家園「核電歸零」政策的一個致命性警示:臺灣有半數家戶喪失電力供應,並造成了超過150家企業公司數百萬美元損失。

用化石燃料發電取代核能電廠,祇會增加更多臺灣人因為空氣污染死亡風險。2017年耶魯大學的研究就剴切指出,以民眾暴露在不安全空氣污染的比例看,臺灣已然是世界上空污最糟的十大國家之一。

雲林麥寮電廠,燃煤電廠(廖羿雯攝)
用化石燃料發電取代核能電廠,祇會增加更多臺灣人因為空氣污染死亡風險。圖為雲林麥寮燃煤電廠(資料照,廖羿雯攝)

浮誇無用的「離岸風電」產業投資

依據沈榮津「能源轉型」策略行動作法,未來臺灣將需要再大花費700億美元建立617座跟目前島內最大的太陽能電廠一樣大的太陽能電廠才能替代現有核能電廠,而這些驚人的數字還不包括為了應付沒有陽光時必須儲存這些能源的高昂成本以及需要幾乎要跟八成台北市面積一樣大的土地成本;尤其是,預訂要投資2.2兆元超鉅額自資金在單獨一項「離岸風電」產業上,更加令人髮指。

就產業經濟學觀點,「風電產業」是今天國際經濟社會,極低「產業化可能性」,極小「產業關聯性」帶動上下游連動發展之投資營運項目,尤其是冀望用國家公共資源「保證利潤誘因」方式,以有效「引進先進國家風電技術、資本與投資」,帶動建置臺灣本土風電產業,並以此做為實現經濟部「臺灣產業轉型」戰略夢想,其實是高度浮誇且根本不可信靠的「打水漂」浮濫投資作法,據此投入的2.2兆元鉅資,除了最後必然分年逐步轉嫁給企業界及家戶國民消費者分擔之外,根本沒有「供應鏈附加價值」可言。產業經濟企業家們,既難以置信,也根本不看好。

誰能相信「綠電救臺灣」的幹話?

倘若把這種公共資源能量,更句前瞻性眼光且集中務實地加碼投資於既有主力製造業的升級壯大進步之上,必更有助於臺灣產業經濟的全球化競爭力之促進。

非核家園「核電歸零」政策加上以「綠電救臺灣」神話的最大「臺灣代價」,是臺灣工業產業及民生用電費率,至少要增長10%以上或更多,因此所可能帶來社會物價膨脹、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挫阻傷害,正是今天臺灣社會普遍性對蔡政府「政策性幹話」完全喪失信賴信心的根本原因。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