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誰信綠電救臺灣神話?

2018-09-05 07:10

? 人氣

「核電歸零」政策的最大代價,是臺灣工業產業及民生用電費率,至少要增長10%以上或更多,甚至帶來社會物價膨脹、高科技產業發展等傷害。(資料照,陳明仁攝)

「核電歸零」政策的最大代價,是臺灣工業產業及民生用電費率,至少要增長10%以上或更多,甚至帶來社會物價膨脹、高科技產業發展等傷害。(資料照,陳明仁攝)

對於執政黨死抱「非核家園」神主牌不放,以及蔡政府高官硬是昧著良心強推「綠電救臺灣經濟」政策不拐彎,早經社會有識之士,乃至普羅有知大眾所一致認定是典型「幹話治國」的愚民統治標竿代表作,即將遭到全民唾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缺無解的「嚴重國安危機」

兩年多以來,臺灣經濟社會就不斷困窘於「五缺」的愁苦,甚至於逼使企業家的投資營運不得不出逃外移他遷,國內外投資人及企業家精神不得不另覓水草豐美的蜜與奶之地定駐,就業機會空間大為緊縮,有知有識有能有力有願景的青年新世代人才,自然也就不得不被擠出到更廣袤的全球化競爭新市場上另謀人生路。這種超空洞化對外洪流境象,已實質肇致臺灣危殆動搖國本的「嚴重國安危機」。

但是,兩年來即使已然爆發逾百次「五缺的危急危機事件」,治國掌政的蔡政府當局,則依然死守僵硬的「仇富反商」意識形態治國政策極左戰略路線不變,死抱「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幹話能源政策措施」不放,益發陷臺灣經濟於死地。

20171106-行政院長賴清德6日於行政院召開「排除企業投資障礙五缺之缺地」記者會。(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先前於行政院召開「排除企業投資障礙五缺之缺地」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讓產業界領袖全面冷感的幹話「國家能源轉型」

決定國家經濟命脈攸關的能源供需均衡政策,自蔡政府主管機關強硬公布以來,社會完全沒有信心,更因為過去大半年時間,連續發生分區分地跳電、斷電,即連被公認是臺灣經濟第一外銷英雄的超級大廠台積電,在有專設輸配電系統的「絕不斷電保證之下」,都猶不免慘遭兩度跳電「人為災變」,而肇致數億元的當日損失,當然,益發讓臺灣經濟發展骨幹部門的工商企業界領袖企業家為之徹底恐慌;而已然受制於物價普遍性迭迭漲高之苦的社會家戶百姓大眾,更難以接受電價用電費率的夏季調升與長期仍將續漲的「驚恐」預期。

蔡政府內閣部會承乏國家經濟能源供需均衡政策重責大任的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銜命親赴全國工業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第四度當面向全國頂尖企業家領袖專題報告「國家能源轉型」「產業轉型」「促進投資」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政策與策略作法;重點集中在說明蔡政府剛性「轉型正義」僵直戰略思維之下的「能源轉型」「產業轉型」政策措施。

無法信賴沈榮津「非核家園神話」的老套說明

幾乎跟前三次「跟產業界良好溝通」所提出的訴求、數據、方法、措施了無任何基本改變,當然對任何一位工商企業家領袖都毫無說服力可言;前三次沈榮津的溝通報告,企業家們猶然對於「沈部長」抱有莫大期待,開始之初,熱烈提出務實具體建言,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一樣的面對面溝通會、一成不變論述說詞,直讓出席企業家越來越寡言、越來越少人出席,馴至這一次溝通,竟然沒有任何一位企業家領袖願意起身開口發言。

沈榮津以嫻熟經濟部業務的技術官僚專長特質,完全搶奪了能源局長與工業局長的職能與專業幹練,棄談今天臺灣最應該要有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抉擇」,卻大談意識型態枷鎖下「奉命行事步驟作法」的經濟產業民生攸關電力供應對策, 尤其是對於蔡政府獨裁的「能源轉型」事務性與技術性作業事項掌握細緻精準,沈榮津就是有其幾乎可以完全不看稿也能倒背如流的能耐,就企圖運用這種瑣細記誦聰明本事,冀能感動說服全國工業界領袖企業家的認同與支持。

但在場所有企業家領袖們,對於「零核電、20%綠電、30%燃煤、50%天然氣」的「2025非核家園」神話供電組合戰略,根本毫無信心,經濟部執行實施能力,更完全無法信賴,以致對沈榮津的老套說明,表現不出一絲一毫感動或應和支持;工商產業界既已存在的「五缺」夢魘恐懼症,更沒有因此獲致任何消解或減輕。

捧著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如今面臨極大挑戰。(柯承惠攝)
捧著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民進黨政府,如今面臨極大挑戰。(資料照,柯承惠攝)

令人髮指「必須完全廢棄核電」的歪理

直到今天,沈榮津所堅持不變的「能源轉型」政策措施,都依循於「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核電歸零」英皇獨裁政策指令之下,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經濟部技術專業部會所必然應有的「能源經濟政策專業思維與基本知識成分」在內,蔡政府機關這種解決「五缺」之道,直讓全國企業家領袖完全沒有寄予信賴與信心。

此次沈榮津的經濟部「能源轉型」政策措施,之所以會根本 「不敢碰核電」,而且非得「必須完全廢核電」的堂皇面對社會三點理由:一是、有發生核災風險;二是、核燃料保持成本高;三是、核廢料及核電除役成本高。在溝通談話之中,根本懍於碰觸到執政黨意識形態框架,及今上總統獨裁意志的上綱頂限的鉗制;也就是說,沈榮津祇是聽命行事的傀儡政務官,不敢違逆上意的馴順內閣部長。

針對沈榮津非得「完全廢棄核電」的理由,幾乎所有制度經濟學家、核電科技專業專家以及有知有識的產業界領域企業家領袖,都難以置信,也不能認同。

核電科技及運用應學習法國不是日本

關於核電投資開發利用的絕對高蹈優勢與相對低風險劣勢,在全世界格局中,最值得參考學習追隨的應該是法國,而絕對不應該是過去幾十年在全球核安管理能力排行榜一向遠落於臺灣序位之後的日本。(令人費解,甚至匪夷所思的是,當今掌政階層,竟將日本人的核電發展與能力,奉為神明圭臬!?)

全世界核電科技及運用最先進的法國,自1962年迄今既已有170多座核電廠,從來不曾有過「風險事件」,擁有150多座核電廠的美國,除了人為因素造成災變的三哩島唯一可控制事件外,也不曾有過其他「風險問題」;為何在全球核安管控經營能力記錄一向列入前十名的臺灣,卻須因為列名第十外的日本福島事件,就得乖乖自甘遜色、自我矮化到蹲伏在日本人腳底下哆嗦恐懼不堪 ?

法國是今天擁有全球最多座核電場,且其核電占全國總發電供應量的76.3%,歷經57年而從來未曾發生過任何營運管理意外、甚至於能夠以其超卓核能科技,多元移轉應用於航海航天潛艇等軍事、高科技及民生經濟科技運用領域,甚且樣樣多能領袖於全球競爭市場;其實,法國恐怕才真正是今天臺灣最須要參考借鏡學習的核電場開發建置及高效營運管理典範國家。

今天全球擁有核電場先進社會,看待和處置「核燃料處置」與「核廢料處理」的做法是:將現有「核燃料」悉數留置於各個核電場護體內部,將已用過的核燃料透過「再處理」方式,進一步減少「核廢料」體積,至其原來的5%,且在處置過程中,利用「元素再加工」後,重製為「新型燃料繼」續使用於發電,而另外一種針對長半衰期核種處理技術,叫作「核轉化」,即透過「特定能量的中子」撞擊此類核種的原子核,將長半衰期核種,轉化成為短半衰期核種,甚至變更為「無放射性核種」,同樣可以做為發電,或者是其他高科技產業能源使用。

在歐美先進國家,對於核燃料、核廢料 例採「就廠就地管理運用」方式,其管控成本、社會成本都很低,為何臺灣不能師法照辦 ?

台電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廠)(台電)
法國是今天擁有全球最多座核電場,且其核電占全國總發電供應量的76.3%,歷經57年而從來未曾發生過任何營運管理意外,為何臺灣不能師法照辦 ?圖為核三廠(取自台電)

「核燃料」與「核廢料」都不是妖魔物件

而最駭人的莫過於,今天蔡政府主管國家能源供需政策的經濟部長,竟然拿出「核廢料問題不可以被解決」意識形態障礙作為「核電歸零」的「不可變政策」。

今天,「核廢料處理」在絕大多數「擁抱核電」先進國家社會,甚至於在臺灣本身,早已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技術性問題」,因為解決「核廢料處理」問題的技術不斷在進步,新科技方法也不斷被提出。在臺灣之所以成為「漫天大問題」,最主要的關鍵是在民進黨將「非核家園」列入其黨綱,並奉為治國執政神主牌後,「核廢料處理」就再也不是純粹理性的「技術性問題」,過去二十多年時間,受到現在執政黨民進黨的長期政治操弄抗爭及強力「毒化愚民」洗腦宣導教育之下,整個「核廢料處理」議題早已轉變成為整個的所謂「臺灣國」的「政治性問題」,唯有讓「核廢料問題不可以被解決」,才能夠有效供作當今政府政治目的利用。

蔡總統曾以臉書表示「非核家園」主張有個最困難的問題,就是核廢料的處理…(圖/Tetzemann@pixabay)
核廢料處理早已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技術性問題」,因為解決「核廢料處理」問題的技術不斷在進步,新科技方法也不斷被提出。(示意圖/Tetzemann@pixabay)

「核廢料」(放射性廢棄物在臺灣社會民粹的俗稱)過去不斷被民進黨支持的反核團體予以「妖魔化」廣宣論述,長久累積結果乃深刻造成社會百姓錯誤認知,以致形成普遍心理恐懼,不但使得核電廠內用過燃料乾貯設施的啟用,迭遭地方政府刁難,更導致「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選址作業困難重重,多年下來依舊原地打轉;然而,放射性廢棄物的源頭,其實除了核電廠,還有醫學、農業、工業、學術研究等領域的「一般核廢料」,當「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選址不斷遭受抗阻,現階段每年產量占比約10%的「一般核廢料」,也有所困難。

今天國際先進社會,特別是法國的「核燃料處置」與「核廢料處理」高效能高效率「科學管理」作法,最值得我們最為制訂國家能源政策的國政策略抉擇參考。

再生能源在臺灣不可信靠

最讓經濟學家、核電科技專業專家及有知有識產業經濟領袖極難予以認同的是,沈榮津所提「能源轉型」策略行動作法,是要把國家公共資源完全投注於太陽能、風電、綠電等「非基載能源」的覓求開發以拿來「保證不缺電」湊數之窮忙事項,這些勞師動眾的龐雜行動作為,卻都根本不可能會有預期成果產生,特別是這些行動作法,根本無助於可信靠骨幹支柱的「基載能源」之強化、增益或有效補足。

世界級能源專家皆表示,臺灣根本無法使用再生能源來替換核能與石化燃料。在2017年,太陽能與風力合計僅提供臺灣不到5%電力。相反地,核能卻提供了高達13%電力,且當所有臺灣核能機組都運轉時,核能供電比例更可高到23%。

作為國土狹小,人口密集且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96%的國家,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不適合倚靠像太陽能與風力這類再生能源求生存;2018年8月發生的臺灣全島大停電,無疑正是針對非核家園「核電歸零」政策的一個致命性警示:臺灣有半數家戶喪失電力供應,並造成了超過150家企業公司數百萬美元損失。

用化石燃料發電取代核能電廠,祇會增加更多臺灣人因為空氣污染死亡風險。2017年耶魯大學的研究就剴切指出,以民眾暴露在不安全空氣污染的比例看,臺灣已然是世界上空污最糟的十大國家之一。

雲林麥寮電廠,燃煤電廠(廖羿雯攝)
用化石燃料發電取代核能電廠,祇會增加更多臺灣人因為空氣污染死亡風險。圖為雲林麥寮燃煤電廠(資料照,廖羿雯攝)

浮誇無用的「離岸風電」產業投資

依據沈榮津「能源轉型」策略行動作法,未來臺灣將需要再大花費700億美元建立617座跟目前島內最大的太陽能電廠一樣大的太陽能電廠才能替代現有核能電廠,而這些驚人的數字還不包括為了應付沒有陽光時必須儲存這些能源的高昂成本以及需要幾乎要跟八成台北市面積一樣大的土地成本;尤其是,預訂要投資2.2兆元超鉅額自資金在單獨一項「離岸風電」產業上,更加令人髮指。

就產業經濟學觀點,「風電產業」是今天國際經濟社會,極低「產業化可能性」,極小「產業關聯性」帶動上下游連動發展之投資營運項目,尤其是冀望用國家公共資源「保證利潤誘因」方式,以有效「引進先進國家風電技術、資本與投資」,帶動建置臺灣本土風電產業,並以此做為實現經濟部「臺灣產業轉型」戰略夢想,其實是高度浮誇且根本不可信靠的「打水漂」浮濫投資作法,據此投入的2.2兆元鉅資,除了最後必然分年逐步轉嫁給企業界及家戶國民消費者分擔之外,根本沒有「供應鏈附加價值」可言。產業經濟企業家們,既難以置信,也根本不看好。

誰能相信「綠電救臺灣」的幹話?

倘若把這種公共資源能量,更句前瞻性眼光且集中務實地加碼投資於既有主力製造業的升級壯大進步之上,必更有助於臺灣產業經濟的全球化競爭力之促進。

非核家園「核電歸零」政策加上以「綠電救臺灣」神話的最大「臺灣代價」,是臺灣工業產業及民生用電費率,至少要增長10%以上或更多,因此所可能帶來社會物價膨脹、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挫阻傷害,正是今天臺灣社會普遍性對蔡政府「政策性幹話」完全喪失信賴信心的根本原因。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