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世俗權威的神聖化與政客偶像化

2023-08-20 07:00

? 人氣

梅瑟(摩西)最後還是為以民向天主(上帝)求情,結果就是發怒的天主(上帝)讓以民繼續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無法順利進入流奶流蜜之地。整個「背叛之亂」在梅瑟二度上山和天主(上帝)溝通之後,再度帶下十誡石版,與天主(上帝)的盟約與法律的約定成型,梅瑟(摩西)在《申命記》中和以民重申天主(上帝)對以民的律法,這是舊約的建立,也是以民在曠野建制的開始。梅瑟(摩西)做為先知的角色更加穩固。先知就是士萊馬赫所言的「對神的絕對信賴感」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從士萊馬赫的「意識」做為分析平台,最適合的人應是梅瑟(摩西)而不是耶穌基督。同樣從梅瑟(摩西)的一生中所顯示出來的歷史與過程,讓以民脫離奴隸獲得自由,進而建立制度與家國模式,梅瑟(摩西)的善與惡也表現在他的喜怒哀樂之上,因為天主(上帝)是看不到的(梅瑟見主是披上頭帕的),先知就是神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梅瑟(摩西)與天主(上帝)交談,將天主(上帝)的旨意傳達給以民,他與天主(上帝)的關係正是絕對的依賴感。梅瑟(摩西)不是神而是人,有他光明意識/同樣有黑暗意識。以民的出離/流亡/建立地上國度,依著天主(上帝)的旨意來規範以民。士萊馬赫的主觀、價值中立等正好都可以用在梅瑟身上而得到印證。

梅瑟(摩西)對猶太社群與今日以色列來說可以說是關鍵人物,但是卻和華人社會發展不一樣,王教授提到大陸基督思想史家劉小楓主要論點其一就是:「將世俗權威神聖化、將歷史上的政客偶像化、將世俗政權神秘化,不只西方有,東方也有,不僅過去有,現在還有。」其二則是「在華人社會幾千年的歷史中,從未真正意義上有過上帝,無論稱其為天、道或理,對於華人社會而言,『誰是上帝』是一個缺失的問題,因此『替天行道』都是將個人偶像化或神化。」顯然,從一開始華人文化中有「作之君,作之師」的周文王之外,並未發展出和希伯來民族一神論,自然不會出現梅瑟(摩西)人物,但是孔子的理想「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卻在儒家系統中傳給弟子與世人。

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王文中評論至於新儒家劉述先(1934-2016)所提到「華人社會傳統無論主張性善、性惡、善惡混合、無善惡,都對過度的惡採取了近乎自然主義的觀點。」在傳統華人社會中,「老天有眼」後來佛家的輪迴報應,善惡終有報應。王教授認為這是一種過度樂觀的自然主義,也高估了人回歸正道的可能性。不過,聖經中的「浪子回頭」在原罪與世俗犯罪的架構下,浪子回家向父親認罪,同樣地也在面對自己的罪過。這是神本主義使然而非自然主義使然嘍?儒家確信「天道」自然會還人一個公道,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用此來指儒家並未幫華人社會提供「幽暗意識」,因著這樣的缺乏而讓華人社會千年來開不出民主憲政。沒有天道就沒有根本價值,沒有根本價值,所謂的「幽暗意識」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的。就像神本架構中沒有神,同樣也開不出任何事務或制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