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路線」缺失─國民黨總統大選的三個認知缺乏

2023-08-18 07:00

? 人氣

上述的「交替輸贏」,顯然是中間選民的大幅轉向所致。已故的知名政治學者胡佛曾對臺灣的選舉說過一句精闢話:「藍的選政府,綠的選國家」。筆者借用此言的形式來形容上述的「交替輸贏」:臺灣的中間選民是「地方選內政、中央選兩岸」。即,地方選舉時,中間選民的主要評判標準是「內政治理」,中央選舉時則是「兩岸關係」。這其中,「內政治理」內容較為繁多,如2018年時,民進黨的左派政策(一例一休、同性婚姻)可能招致較多反感,而2022年時,很明顯是民進黨日益嚴重的貪腐(樁樁件件,以林智堅論文案為代表)惹人側目。如此「搖擺投票」還起到「權力制約」的作用:以「地方挺國民黨」來制約「中央給民進黨」。相對「內政治理」,「兩岸關係」的內容單一得多,一直都是拒共抗共、捍衛臺灣民主、維護「臺灣主權」、抵制「一國兩制」。縱觀這些,我們也可說,中間選民是「地方選清廉治理、中央選民主主權」、「地方選治理、中央選政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812-桃園縣長候選人林智堅對退出選舉召開記者會說明。(蔡親傑攝)
桃園縣長候選人林智堅對退出選舉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蔡親傑攝)

中間選民在中央和地方選舉中貫徹不同的標準還說明一件事,非常重要:在他們心中,「捍衛臺灣民主、維護『臺灣主權』」的「兩岸」份量,遠在「內政治理」之上,所以他們在中央選舉時一直把票投給更能「捍衛臺灣民主、維護『臺灣主權』」的民進黨。搞不清這一點,選戰策略就會走偏,如2022年地方選舉時,民進黨在民間一片反感其貪腐的氛圍中也曾大打「兩岸」牌,但基本無效,照輸不誤;而國民黨顯然也誤判,以為可以把地方選舉中的「內政優勢」轉移到中央選舉上來,於是徵召了在「地方治理」上政績優越民調甚高,但對兩岸與國際事務經驗認識空白的侯友宜當總統候選人。

離投票日不到半年了。國民黨如仍然沉淪在「人選」的糾紛裡,看不見或無視「路線」,或不能在「路線」上推出比民進黨更能吸引中間選民的「兩岸論述」,以及更重要的「國家定位頂層設計」,或依然停留在攻擊民進黨的貪腐、種種施政弊端如司法改革不彰、能源政策荒唐等「內政議題」上,如此在中央選舉上打「內政」牌,就和民進黨去年在地方選舉上打「兩岸」牌一樣,結果只會事倍功半。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