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路線」缺失─國民黨總統大選的三個認知缺乏

2023-08-18 07:00

? 人氣

如此的「國家頂層設計」,民進黨早已完成。是臺獨與廢核這兩張「神主牌」之一的「臺獨」,而後則隨時因應時勢,對其作論述上的調整,如「臺灣前途決議文」、「中華民國臺灣」概念、蔡英文的「四個堅持」等,但實質不變。基本上,民進黨的實質路線可歸納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的實質路線。(圖:作者提供)
民進黨的實質路線。(圖:作者提供)

以上5者中,凌駕在上的「臺獨」是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其餘的「去中國化」等4個步驟方法是實現臺獨目標的、沒有時間表的漸進「路線圖」。這是筆者對民進黨╱綠營意識形態的理解與初步歸納,未必精確,但應大致沒錯。

請問國民黨,有沒有如此在「國家認同」、「國家定位終極目標」的高度上與民進黨「對等」的「頂層設計╱黨的路線」?難道是「九二共識」、「不統不獨」?那算是能與民進黨「對等抗衡」的「路線」嗎?當然不是,那只是一種對中共「醫頭醫腳」的「搪塞」,而非目前處境奇特尷尬的「中華民國」之終極目標與發展「路線圖」── 國民黨究竟要把「中華民國」帶向何方?面對中共的「一個中國」話術,按「中華民國憲法」框架,國民黨眼裡的臺灣與大陸「終極關係」究竟是什麼?

綠營的「明天」是明確、對其支持者富有感召力的,綠營從草根庶民到高官富賈的基本心態因而是「有奔頭」,相信「明天會更好」,故能團結一致如鐵板地奮鬥向明天。

藍營人的心態呢?不知道方向在哪裡,看不清明天是什麼,於是有些人「以大局為重」,半自覺半盲從地「跟黨走」,有些人則「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雖然身在藍營,甚至身在國民黨內,卻與「黨」離心離德,另擁山頭。國民黨的「內亂」即如此形成,且人人對此焦慮。

回顧「後蔣經國時代」,國民黨已正式分裂過兩次了。第一次是「新黨」分裂出來,第二次是「親民黨」裂解出來。今天,眼看「第三次分裂」在即:只要郭台銘獨立參選總統,不管他是否另行組黨,就是一次新的「黨裂」。這三次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分裂,哪次的根本原因不在「路線」?

20220122-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2日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顏麟宇攝)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資料照,顏麟宇攝)

其實,國民黨本來是有這麼一條能與民進黨「對等抗衡」的「頂層設計路線」的,此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李登輝領導制定的「國家統一綱領」。但是,在今天的國民黨內,還有誰在惦記這「正藍」色彩的「黨的路線」?更何況,「國家統一」,這四個字在今天的臺灣,其作用是吸引選民,還是排斥選民?不然,國民黨為何不堅持這條「頂層設計」的「路線」,「對等對抗」民進黨,而是「中駟對上駟」,「下駟對上駟」地捧出「九二共識+不統不獨」?

認知缺乏之三、中間選民兩套標準,搖擺投票

2016年以來,臺灣每兩年一次交替舉行的中央(總統、立法院)和地方(九合一)選舉,已出現國民黨與民進黨固定交替輸贏的局面:2016年和2000年,兩次中央選舉,都是民進黨贏;2018年和2022年,兩次地方選舉,都是國民黨贏;明年初的第三次中央選舉,排除情勢不明的第三者,只看國民黨與民進黨,目前的趨勢仍然是民進黨贏。為何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