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專文:市場經濟向左走─新加坡醫療體系與管治模式

2023-06-25 07:10

? 人氣

新加坡醫療體系之雙層結構

透過這種雙層結構的設計,我們可以說新加坡社會是由非常資本主義的頂層,和還是有些社會主義精神的底層所構成。理論上,這樣的結構十分穩定,因為新加坡人可以選擇甚至同時享有左派和右派社會的好處。如若一個醫生不大在意金錢,他可以在公立機關裡繼續教學和看比較複雜的病例。反之,他到私人場域執業也有很多獲利的機會。一個病人若有錢可以自由買得他想要的醫療服務,反之,他到公共醫療體系還是可以得到受補貼的醫療。政府的公共福利政策並不會介入私人巿場太多,如政府組屋雖然拉低了私人房屋的價格,但新加坡還是有許多天價公寓和豪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公立和私立的巿場分開也可以避免某些道德上的弊端,對比我自己在英國從醫時的經驗就有很強烈的感受,英國的急性醫療幾乎都是公立的國民健康服務體系,完全免費,私人醫療只提供非緊急的手術和服務,(如人工關節置換等),理論上人人平等,醫生可以完全是根據病人的臨床需要來決定輕重緩急,先處理哪一個案例。但在現實裡,許多有權勢的人會想盡各種辧法來讓自己的親友在免費的公立醫療資源裡插隊。相比起來,「付費者先得」,反而比較符合亞洲人的道德價值,是另一種亞洲式的公平。

20220601-台北榮總1日在中正紀念堂開設新冠肺炎兒童BNT疫苗接種站,圖為多位醫護人員安撫到站注射疫苗的孩童。(柯承惠攝)
醫護人員。(資料照,柯承惠攝)

追求效率和左右之間的一個平衡是新加坡務實主義性格的展現,在這樣的思維下公立醫院也被企業化為「重組醫院」,但政府仍是重組醫院的大股東,這是典型「新加坡特色的資本主義」,新加坡政府雖然理論上擁抱自由巿場,但政府會確保自己或其相關組織是巿場裡的最大玩家,政府鼓勵競爭,如不同的醫院和醫學院之間,或不同的媒體之前,但競爭必須在政府控制的範圍內進行。

後李光耀時代之新加坡

華文世界對新加坡的理解往往還停留在李光耀時代,事實上新加坡政府和社會的意識形態相比李光耀時期已經有了巨大的轉變,即使是李光耀自己在晚年時也對自己的說法做出許多修正,如他曾經堅決反對賭場,後來在經濟利益下卻改為正面肯定的態度。醫療也是如此,隨著時代的進步,醫療不再只是一個要節儉使用的必需品,而是一個可以為新加坡經濟帶來巨大產值的「產業」。在這個新思維下,醫療的卓越品質開始被追求,更多經費投入研究和新技術的使用。醫生等專業人才的薪酬也是一個重要而需要計算的問題,相較於鄰國馬來西亞過度產出醫生的亂象,新加坡對執業醫生的人數精準控制和保護,高薪不只吸引全世界優秀的醫生來新加坡執業,其他一些國家如菲律賓的醫生,甚至願意來新加坡做護士的工作。在這樣的結構下,雖然組織的決策方向是由「本地專才」制定的,但很多勞動和服務實際上卻是由「外來專才」提供,而新加坡省去不少養育人才的成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