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存錢、花錢:《做自己的人生教練》選摘(3)

2023-06-21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負責花錢,也要為花錢負責。(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認為,負責花錢,也要為花錢負責。(示意圖/取自pixabay)

「我寧可把兩萬五千美元送你,也好過拿去辦一場頂多五小時的宴會。」—我爸,討論我的婚禮時

我一點也不想聽我爸說這種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開什麼玩笑,你是要我不辦婚禮嗎! 沒說出口的疑問,像雲霄飛車在我血管裡奔竄,我只差沒有放聲尖叫。與其說是氣憤,我更覺得困惑,我心裡納悶:「老爸到底在想什麼啊?」

維持婚姻二十八年後,我終於明白他的意思。他想說的是複利效應的神奇,正常來說,你把錢投資進股市,大約每八年財富就會翻倍,假如他當年投資兩萬五千美元,到今天就有超過二十萬美元了,但我卻把錢花在……買蛋糕。

好啦,蛋糕以外當然還有其他花費,但你懂阿姨的意思,那是不小的一筆錢。沒錯,婚禮是人生僅此一次的盛會,你絕對會希望能邀請親朋好友來見證你和另一半許下終身承諾,也會希望一切細節都如你所願;照片拍起來都漂漂亮亮—我和老公丹恩選擇了黑白婚紗照,在那個還沒有IG的時代,二十多歲的小夫妻拍黑白照還挺前衛的。日後你會細細品嘗這段回憶,不停向子女重述當年的故事,但是如果一輩子都把錢花在當下覺得自己真心想要的事物上,你永遠都只會有一個棉花糖,不會有兩個。誰不想要兩個棉花糖? 就算你不喜歡棉花糖,也會想要兩個的,兩個絕對好過一個,相信我。

棉花糖實驗:延遲享樂不只是道德勸說

所以,我到底在說什麼? 我說的是一篇厲害的小研究。一九七二年,心理學教授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史丹佛校園內的賓賓幼兒園(Bing Nursery School)進行這項實驗,他分給一群小朋友每人一個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能忍耐十五分鐘再吃的人,可以得到第二個棉花糖。有些小朋友一口就吃掉了第一個棉花糖,但也有人乖乖等上十五分鐘,拿到了第二個,可想而知之後也都開心地吃掉了。這些小朋友和我同輩,現在應該都五十幾歲了,教授追蹤這些孩童多年後的發展,發現長大之後,當初能忍耐十五分鐘換取第二個棉花糖的小朋友,在包括標準化測驗、在校成績、在職評量等多項指標評量中都比較「成功」。哇,想不到吧。

原來,如果你是有自制力的人,能在當下做些犧牲來延遲滿足,往往能在日後獲得比較大的回報。研究結果也發現,即使在當初的實驗裡,有些小朋友看似自然而然表現出自制力,但自制力其實是可以教導學習的。我們可以學習延遲滿足。每個人都有望拿到兩個棉花糖。

但關於棉花糖實驗有件重要的事,大家不能不知道,近來有研究者重複試行這個實驗,結果發現小朋友能否延遲滿足,意志力的影響不大,反而與富裕程度比較有關。貧窮的孩童拿到第一個棉花糖,往往會立刻吃掉,考慮他們的生存條件,這反而是明智之舉。富裕的孩童可能會想到實驗結束後,他們說不定有三個棉花糖能吃,相對來說,現在忍耐一下又有什麼難的呢? 但我不盡然同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