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康專文:漁陽鼙鼓動地來—中國的內陸性

2023-05-28 07:10

? 人氣

從西元十一到十三世紀宋遼金西夏蒙古之間的長期「戰國」狀態,是當時世界「高科技武器」的實驗場所。後來蒙古以世界上最優秀的鐵騎,配合第二千年初期東亞戰場的戰爭水準和戰爭科技——火藥和宋人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化學武器如「毒煙」,等等,橫掃歐亞大陸無敵手。當時的蒙古人只有一百萬人左右,比宋朝的軍事部門還要小,卻幾乎征服了全世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他還指出更奇異的一點:

『蒙古軍西征把中國的「高科技」西傳。尤其是火藥武器來到歐洲,其水準又往上翻了一番,從此歐洲在這方面領先。至十六世紀初,西歐人將最新型的火炮裝在戰艦上,配合中國發明的羅盤,開始征服海洋……。』

六、東亞通常鬥不過內亞

中國的西域史新秀劉仲敬,拓展了別有洞天的「諸夏諸亞」觀,重新梳理出一套當代胡漢論說。他指出諸夏和諸亞,是兩個異質性很強的文化共同體,它們之間始終發生衝突,史上元清兩朝「胡人入主中華」,即蒙古和滿洲的入侵,就是這種衝突的一部分,這個衝突早在殷商和周朝就已經開始了,從中國文明史上可以看到,東亞通常鬥不過內亞,東亞越是統一的時期,反而越弱,越容易被征服,這也是大一統政權的一個副作用,它消除了各邦之間的競爭,不像歐洲那樣有分裂競爭的關係。東亞歷史上最強的時候,反而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就像歐洲近代資本主義的起源,軍事技術的進步,關鍵因素就是各邦的競爭。歐洲雖然也受到蒙古人和其他遊牧民族從烏克蘭草原上來的入侵,但是最終能夠轉弱為強;而諸夏面對諸亞,因為在大一統格局下就越來越弱。所以劉仲敬認為,諸夏(中原)想要復興,只有恢復春秋戰國時期各邦分立的狀態,像西歐那樣在分立中,相互競爭而趨於強大。

劉仲敬這套論說,用於今日新疆西藏如何呢?劉仲敬以波羅的海不凍港哥尼斯堡為例,分析德國為什麼失去它,「原因不是因為日爾曼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大日爾曼的自我塑造步入歧途,造成了德國和世界不可調和的結構性衝突,地緣政治的理由註定東普魯士形同絕地,它像闌尾一樣插入斯拉夫世界,在任何衝突中都會首先被切斷。」他認為,只要把德國換成中國,把東普魯士換成內亞,就會明白地緣形勢的危險性,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他說:

『內亞其實只有兩個問題:正統性的失敗和地緣政治的緊張。這兩者都不是民族問題,「民族」只是一個方便的藉口而已。正統性的失敗是中國整體的失敗,而地緣政治的緊張才是內亞的特殊問題……內亞鬥爭的升級不是地方性因素造成的,也不可能局部解決。只要中國在世界體系內的合法性建立不起來,她最脆弱的地緣斷層就會首先潰敗。所謂的民族矛盾,其實是中國和世界結構性衝突的暴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