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康專文:漁陽鼙鼓動地來—中國的內陸性

2023-05-28 07:10

? 人氣

當然,陳錢兩位大家皆斷言,安史之亂使盛唐嘎然而止,中華文明始有越變越南的趨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永恆的壓力」

余英時教授分析胡漢之爭,更延伸到向海洋發展的新命題:中國的文明,為什麼呈現了一種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擴展,又向海外擴展這麼一個長達一兩千年的態勢?這就是因為受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擠壓。大家都知道這個基本的歷史常識。從漢朝時,北方就有匈奴人,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擠壓黃河流域以及後來的長江流域的農耕民族——漢民族,長達一兩千年,將中國文明往南、往東擠壓。來自北方的壓力,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稱得上是個「永恆的壓力」,就是在將來也還會遇到。

『非常概略地講,政治史的背景是內陸亞細亞的少數民族(中國史上所謂「胡人」)從漢末以來此起彼伏地向中原漢族政權施壓力,把北方的中國人不斷推向東南沿海地區。東晉和南宋的兩次所謂「南渡」便對中國人口從北向南遷徙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例如今天台灣新竹的饒平林氏宗族,其祖先最初是在東晉初年從北方南渡到福建,成為閩林的一世始祖,後來在南宋之末又由福建汀州遷至潮州饒平。林氏後代最後在乾隆年間渡海來台。(見莊英章、周靈芝「唐山到台灣:一個客家宗族移民的研究」,收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 三民主義研究所,一九八四年)舉此一例,即可見台灣的發展史並不真的是從十七世紀初年才開始的,其中有些因素甚至必須上溯到一千五、六百年以前。』(《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

所以我在普林斯頓遇到余教授,他對我說:「你說中國文化沒有海洋文明,這種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余教授說得很客氣,「但是我很贊成你提出的關於海洋文明和內陸文明的矛盾。」他認為,中國文明是從黃河流域發源的,南北朝以後重心移向長江流域。我們一般談中國文明談到這裡,就不往下談了。他說,宋以後,特別是明清以後,中國文明向整個太平洋地區進行發展和開拓,但本土的中國人談得很少。整個南洋的開發,以及現在南洋諸國的早期歷史,都跟中國的移民、中國海外社會的發展有關。中國宋代以後,中國向太平洋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中國的海洋文明。但是中國人自己不談它,只談長江、黃河。

五、中國的「高科技」武裝成吉思汗

中國自身的歷史上,中亞的含義非常慘痛,其中包括西元一千年之際世界最領先的中國宋朝,居然滅於落後的遊牧民族。華裔史學家孫隆基的絕妙詮釋是,宋代的科技文明武裝了蒙古的全球征服:

『在這裡,正是提出當時世界「第一軍事大國」宋朝為什麼滅亡的第二重解釋之處。宋代的軍工業,如煉鋼和火藥之用於戰爭,其成果很快就為敵手所分享。中土的軍隊遜於遊牧民族者主要在騎兵,因此宋代大規模生產的鋼鐵多用在裝配步兵的盔甲、強弩和裝甲戰車方面,它們配合城牆,基本上是采防守戰略。發達的煉鋼技術到了金人手裡,就設計連人帶馬全部用鋼鐵包裝的拐子馬。北宋的火藥武器還在燃燒彈階段,抵禦胡騎的效用不大。到了南宋時代進展至爆炸彈藥階段,但此時的發明已非宋人的專利。用鐵殼內裝火藥的「震天雷」——即世界史上第一種榴彈——是金人發明的。最早的管形射擊武器——亦即是槍的前身——是金人用紙筒做的「飛火槍」,南宋為了對付蒙古,于1259發明「突火槍」,用巨竹為槍筒,用火藥射出「子窠」,乃子彈的前身。滅宋以後蒙古人用金屬管子代替竹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