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漫談軍隊體能戰技的得失

2023-05-22 05:40

? 人氣

兩岸關係則持續處於低盪中,最關注情勢發展又唯恐受到牽連的就是軍隊——尤其是孤懸一島的國軍更是卯足了勁加強戰備,為求因應難以預測的風險。圖為愛國者飛彈。(取自軍聞社)

兩岸關係則持續處於低盪中,最關注情勢發展又唯恐受到牽連的就是軍隊——尤其是孤懸一島的國軍更是卯足了勁加強戰備,為求因應難以預測的風險。圖為愛國者飛彈。(取自軍聞社)

面臨國際情勢詭譎多變,中美角力益趨糾纏,兩岸關係則持續處於低盪中,除了商人為了捕捉商機或趨吉避凶而時時觀測風向之外,最關注情勢發展又唯恐受到牽連的就是軍隊-尤其是孤懸一島的國軍更是卯足了勁加強戰備,為求因應難以預測的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此,當局做了一個不得不的重大決策-將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一舉延長或者說回復為一年。役期延長之同時,如何規劃訓練課目、方式、強度、效能也是重點,其中,體能戰技的興革也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倒是讓我感到意外。國事如麻,從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到各路網評都對區區體能戰技大放厥詞,由此可證:體育是國力的根基、戰力的泉源,備受關注,亦屬好事!

就我一個長年從事軍事體能戰技的工作者,更是「退而不休」的國防體育志工,雖曾屢屢對體能戰技教育訓測賽研提出忠言與付諸行動,尤其是對刺槍術對刺的推展,更是多次舉辦比賽與研習,對這波興革的浪潮,自然相當關注,有所建言更是意料中事。只是,在這風潮下,我的堅持顯然和「當道」或「民意」多所落差,自我調侃稱得上是不合時宜的落伍之舉。

本文並非意圖為己辯解,只是從旁觀的角度將國軍這10幾年的體育作為與發展之得失略作歸納並提出管見。

先說「得」的部分。一是在步訓部成立「運動科學推廣中心」並復編上校主管;二是分別在陸軍官校及陸軍專科學校增設運動科學科系;三是在步訓部開辦為期1個月的「運動科學班」而且月月開辦持續迄今,受訓幹部師資不知凡幾;四是推動戰鬥體能且持續興革,著力之深,顯見其屬當前的重點課目;五是強化射擊訓練,更且重視戰鬥設計,並逐步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動射擊教育。

至於「失」的部分,倒也沒有顯而易見的缺失,而是隱隱然出現偏見誤解,造成偏頗的發展與影響,諸如:以大肆結伴並宣揚參加營外體育活動為能事,卻疏於持恆扎根體能戰技的基本功;以推動新式戰鬥體能為重點卻荒疏於基本體能,且嚴重排擠現有的障礙超越、手榴彈投擲等訓練;雖然重視綜合格鬥訓練卻又止於招式形式而未能加強拳腿及標靶訓練;積極推展新式戰鬥體能,執著於投資相關設備器具的添購,卻疏於既有場地設施器材的充分運用;體育幹部偏重於運動科學的論述與教學及戰鬥體能的推廣,多已疏於格鬥戰技的鍛鍊,本職學能呈現「轉向」與「斷層」;體育師資的培訓因課程大幅度偏重理論講述與戰鬥體能,體能戰技的實作嚴重不足;刺槍術的對刺不但並未普遍與強化,反而在各方「關切」與批評下,呈現多方「觀望」甚且幾近「下架」的狀態。

針對上述之得失,以下拉雜提出淺見,以供觀念的釐清及作為修正的參考:

一、既有場地設施器材應好好運用,譬如障礙場、爬竿場、單雙槓場或草地,這些場地設施器材多數就在營區甚至是生活區周邊,可以就地隨時隨地運用;呼籲眾將官,別只想建置新場館、購置新設施與器材,或只想用新的或等有新的才練。身為營區指揮官,切不能讓前述場地設施器材閒置、荒廢、鏽蝕。

二、現有的課目應好好操練,譬如障礙超越、武裝越野、莒拳道、散打搏擊、綜合格鬥、刺槍術,別見異就思遷,別以為人家的就比較好,別以為巧立名目就是興革。訓練好不好,其實無關場館設施或課目新舊,關鍵在教好練好、練多練少。

三、即使有需要新增課目,也不要鄙視既有或行之多年的課程,甚至將從前的訓練都說是土法煉鋼或不科學而棄如蔽蓆。想想那些課目都是從戰場實戰演化而成,它們可都曾經鍛鍊出一批批精壯的戰士!場館設施日新,科學化訓練成效是否蒸蒸日上?

四、既已實證的理論就好好去實踐,不要再以科學為名從頭忙著去做學問。畫蛇添足只會徒亂心神且浪費寶貴的訓練時間。事實上,理論的建構十分不容易,但那是專家學者會去鑽研,不是軍隊該費心的,軍隊該做的是根據理論努力實踐!換言之,軍隊的重點是以運動科學的理論驗證去支撐、推行與落實體能戰技訓練,而非大費口舌做「實驗」!

五、科學是為了支撐訓練,訓練則可驗證科學。所有的理論都要透過實踐去驗證與檢驗,譬如經過一系列的科學化訓練,比對現有課目的訓練成效:投彈是否投得更遠更準、各項障礙是否超越的更快捷順暢、體能綜合表現是否更上層樓、格鬥對戰是否更敏捷快狠穩準、射擊是否更穩定更精準?運動科學應該具有針對性、實戰性,一言以蔽之,要以能戰為依歸。

六、固定場地設施或現有器材,應充分運用、複式運用、靈活應用,即使有必要或有所新增,應適時結合充實運用,譬如戰鬥體能結合障礙場、基本投擲場兼做投遠及投準,各站野戰投擲場做不同距離與投擲姿勢的變化;譬如戰鬥體能結合戰鬥教練、戰鬥體能結合運動射擊、體能結合戰技,戰技結合戰鬥等。千萬別喜新厭舊或追求潮流忘了務本扎根。

七、不要只一味想著花錢購買裝備設施,或一旦沒有壺鈴、藥球、重量訓練器材就無法有效訓練。體能訓練不能被場館設施器材制約綁架,營區週邊既有場地設施器材應充分運用,徒手訓練仍然可以發揮訓練作用,譬如草坪、戰地、初步運動及體操皆屬訓練的處方良方,都能在多元有趣的情境中發揮訓練功能。

八、軍隊的體能戰技訓練應以普遍、實在、漸近、持續、方便、有效為前提,以實戰、敢戰、能戰為目標,而其實施除了建置充實制式化的場館設施器具之外,尤應注重因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持續訓練。

九、體育幹部應理論與實務並重,更要苦下身段身體力行鍛鍊戰技-尤其是格鬥戰技,否則有朝一日此技將在軍隊裡成了絕響。

十、基層體育師資的培育,應以體能戰技的實作為重點,其課程設計及施訓重點、方式及考核標準應酌情檢討。

平心而論,這些年,國軍高層對體能戰技的興革著力甚深,而且也大有成就,值得為之讚誦!體育幹部師資也能秉承指示要求戮力從公,值得表彰,各方不吝提供許多建議批評指教,立意良善,但在意見分歧、得失互現且漸成隱患之際,不能不嚴肅以對,多加審酌,尤其是體能戰技教育訓練的關鍵在堅持與力行,只要教得對、練得勤、做得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必能日漸有功,終底大成,但若以興革之名屢屢「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恐怕只會「相互排擠」「青黃不接」而前功盡棄?

*作者為退役上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