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非共而不反共─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根源

2023-05-07 07:20

? 人氣

最早試圖推行「非共而不反共」政策的戰後東亞領袖並非李光耀,而是在1960年靠著軍事政變上台執政的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早年曾效力滿洲國的朴正熙,是以反共少壯派軍人的身份起家,並且在任內極力推動與美國、日本的合作關係。然而他卻沒有像前任總統李承晚一般,堅持與北韓乃至於整個共產主義陣營勢不兩立的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反的,大韓民國正是在朴正熙任內調整了李承晚武力統一的政策,轉為追求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因此南北韓的正式接觸,並非始自於金大中與金正日,而是從朴正熙與今日成時代的紅十字會談判開始的。雙方先是在1972年7月4日簽署了以推動和平統一為目標的《南北共同聲明》,隨後朴正熙又在1973年6月23日明確表達了不反對兩韓一起加入聯合國的立場。

沒想到金日成出爾反爾成性,後來又派殺手試圖刺殺朴正熙,結果卻導致朴正熙夫人陸英修身亡,導致南北韓雙方關係再度破裂,但朴正熙總統仍堅持將「非共而不反共」的政策,努力推動與蘇聯、東歐華沙公約組織國甚至於中共的「關係正常化」。他的努力最終因為他本人在1979年遇刺身亡而失敗,但還是為全斗煥和盧泰愚兩名接班人所繼承下去,並且在90年代達標。

當然執行「不反共」政策的前提是「非共」,這代表大韓民國政府在朴正熙與全斗煥、盧泰愚等軍人政權領導下仍對國內的共產主義運動施以鐵腕打擊。南韓在尋求與北韓關係有所推進的同時,針對38度線以南的民主運動以武力壓制的態度來因應,導致光州事件的悲劇上演。這種對待共產主義運動內外有別的態度,想必是朴正熙總統從他在滿洲國軍服役時所學習而來的經驗。

相信這張作者2018年拍攝的照片,能讓大家知道新加坡掌握的航道對全球貿易有多重要。(作者提供)
相信這張作者2018年拍攝的照片,能讓大家知道新加坡掌握的航道對全球貿易有多重要。(作者提供)

東西兩陣營的橋樑

縱然南韓想同時與資本主義還有共產主義陣營友好,北韓的存在終究讓南韓無法將「非共而不反共」政策貫徹到底。南韓前總統文在寅致力推進與北韓的和解,甚至還設法讓金正恩與川普在新加坡實現歷史性會晤,但所有的努力都因為金正恩發瘋炸掉了開城工業區而付諸東流。如今大韓民國在的尹錫悅總統帶領下,又回歸到傳統的親美反共政策。

只要北韓不放棄以武力統一南韓,無論南韓如何民主,如何調整與俄羅斯還有中共的關係,都不可能做到全面的「不反共」。畢竟南北韓都是致力於以自己的政治制度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分裂國家,實現民族統一的前提都是將對方的政權徹底消滅。反倒是新加坡共和國,因為具備大韓民國所不具備的地緣優勢,能更無政治壓力般的扮演東西兩陣營接觸的橋樑。

李光耀與朴正熙一樣,二戰時效力日軍陣營,又曾在戰後初期與馬共合作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自然能比蔣中正和李承晚更加跳脫反共意識形態的包袱。然而朴正熙以降歷屆南韓總統推動和解政策的失敗,讓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很多時候比這個國家採取的意識形態更能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位於馬六甲海峽航道上的新加坡正好有交通上的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