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2023咖啡心情—店不用大,有容則盈

2023-04-13 05:50

? 人氣

整間店的布置新舊大小拼湊混搭,可說毫無章法,卻又亂中有序,空間堆疊有層次感,多幾分環保的工業風。(作者提供)

整間店的布置新舊大小拼湊混搭,可說毫無章法,卻又亂中有序,空間堆疊有層次感,多幾分環保的工業風。(作者提供)

1.

最近喜歡待在附近巷子裡的小咖啡店,喝杯咖啡,做點功課。店離住家很近,經年在這條滿是小吃冷熱飲店與超商、五金行、西藥房,還有菜市場的巷子出沒,小咖啡店給我第一眼印象是簡陋,佈滿風霜與鐵鏽味。只是不知其店名意思,多看了幾下,WILBECK還是BECKWIL一直記不起來,覺得它的英文字母具裝飾性,「手烘咖啡」的中文也很唬人,做為咖啡店名稱倒是合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次經過這裡多半近黃昏,店有時開著,有時鐵門已拉下,慢慢才摸清楚它每天從早上八、九點開到下午五點。白天常有客人坐在店門口破舊沙發和簡易木桌椅喝咖啡、等咖啡,聊天、抽煙或看手機,原以為小咖啡店是這幾年才開張,店的風格走環保路線,桌椅道具才會像資源回收的廢物利用,後來聽人說已有十一年歷史了,沙發桌椅開店時是嶄新的,今天的模樣是被客人坐舊坐壞的。

小店開幕時我家已從南京東路三段搬到五段,卻一直沒注意到它的存在,這也不奇怪,我本來就不特別喜歡這類型的咖啡店。

小咖啡店給我第一眼印象是簡陋,佈滿風霜與鐵鏽味,只是不知其店名意思,多看了幾下,WILBECK還是BECKWIL一直記不起來。(作者提供)
小咖啡店給我第一眼印象是簡陋,佈滿風霜與鐵鏽味,只是不知其店名意思,多看了幾下,WILBECK還是BECKWIL一直記不起來。(作者提供)

我喜歡喝虹吸式手調曼特寧,一喝就是幾十年,最常去南京龍江一家號稱「咖啡大學」的老牌咖啡店,跟老闆,服務員,甚至店裡的常客混得很熟,踏進「咖啡大學」賓至如歸,也因為太像回家了,在這裡做事就很鬆散,經常帶了一堆資料,坐一下午工作不到一小時,其他時間不是跟人聊天,就是翻閱報紙雜誌。

這些年也曾去過幾家「無人熟識」的所在,大的連鎖店沒人盯著你,喝咖啡寫功課輕鬆自在,環顧四周,卻有茫茫人海的孤寂感;幾家文青味十足的咖啡店大小合宜,但常註明最低消費、限坐兩小時,我從心底產生桎梏感;有的雖無限制,但一進去就陷入埋首苦幹的學子之中,自己也覺得在這裡的畫面一定很好笑。

於是,從街坊小店買杯咖啡回家,也成了近期常有的選擇,小巷咖啡店的交關,就是從外帶開始。

2.

咖啡店的價目表密密麻麻各式各樣,很少超過100元的,最便宜的熱美式50元,外帶或內用價錢相同。這些年在不賣虹吸式手調曼特寧的咖啡店,都只點熱美式,久了也習慣了。點完咖啡之後,坐在門口的沙發上等候,拿了就走,這也是買咖啡外帶的制式動作。

幾個月之前的某一天,小咖啡店前面沙發椅子和後面木板拼湊的吧台一如往常有人「內用」。在等待咖啡時,店後面吧台正好空出位子,臨時起意逕入店內,一腳跨上高腳椅,拿出正在進行的稿子平放吧台上,就這樣邊喝咖啡邊寫稿,50元「內用」了兩、三個鐘頭。

眼前兩三個穿工作裙的服務人員忙著為顧客調配咖啡,再往前就是門口的客人,以及馬路上的行人與車輛。從這個視角觀看咖啡店,前後左右裡裡外外一目了然。工作區呈倒放的梯形,側邊是通道,背後是儲藏室兼廁所,九坪大的陋室別有洞天。

牆壁上掛著「COCA COLA」商標和不知哪裡蒐來的外國街市路牌,混雜著店裡同仁的休閒照片。(作者提供)
牆壁上掛著「COCA COLA」商標和不知哪裡蒐來的外國街市路牌,混雜著店裡同仁的休閒照片。(作者提供)

幾片木板製成的櫃子,裝著汽車機車模型、老時鐘、舊收音機、洋酒瓶,咖啡杯、咖啡罐以及成各種咖啡包咖啡袋。牆壁上多是小幅外國風景手繪圖,也有「COCA COLA」商標和不知哪裡蒐來的外國街市路牌,混雜著店裡同仁的休閒照片。

體位不小的咖啡烘培機和沖泡器材擺在瑣碎的道具中間,猶如簇新的龐然大物。整間店的布置新舊大小拼湊混搭,可說毫無章法,卻又亂中有序,空間堆疊有層次感,多幾分環保的工業風。

這裡的服務員經常是四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在輪班,年紀都很輕,應該三十歲上下,包括瘦瘦高高留著小鬍子、表情酷酷的老闆,他們都有洋名字,經常邊工作邊聊天,既忙碌也優閒。客人很多元,不少顧客像是附近的上班族,有年輕帥哥美女、中老年人,也有外籍人士,吱吱喳喳的擁擠雜空間散發些許國際化與時尚感。常有辣妹坐在吧台跟服務員攀談,看得出來這幾位男生頗有女人緣,一位能言善道的帥服務員顯然是箇中高手,「旁聽」到的這些年輕人下班後的休閒生活,不外是打麻將、旅遊與聽演唱會。

店裡店外的人通常不會超過十人,顧客除了喝咖啡聊天,就是滑手機、講電話,少有人在這裡看書或做事。我在店裡面寫東西一坐幾個小時,服務人員沒什麼不耐煩,他們的外型與穿著像北藝大戲劇系或劇設系的學生,直覺很親近,不過,除了點咖啡、付錢,講不上幾句話,他們大概也不知能跟我聊些什麼?起碼不會認為老先生不應該來這裡讀書做功課吧!

3.

我大約早上或下午會來這家小店,點一杯熱美式,就坐在後面吧台的高腳椅上。

我發現此刻頗能獨享一個人坐在空間不大、無人熟識的小咖啡店工作樂趣,在這裡不會受店裡播放的高音量音樂和吵雜人聲影響,做事比在家裡或其他咖啡店有效率,因為只能專心寫稿,不會約學生來這裡談論文,也不可能跟現場的人聊天,應該說根本沒人有興趣跟你哈拉。

朋友差不多都說50塊錢在咖啡店坐幾個鐘頭很划算,其實不是耶,50元坐一整天反而讓我心虛,會不好意思那!我寧可一杯100,坐久就比較心安,但要怎麼做到呢?如果小店標出最低消費,內用限坐兩小時,我心裡的「氣持」可能又會不一樣了。

店裡店外的人通常不會超過十人,顧客除了喝咖啡聊天,就是滑手機、講電話,少有人在這裡看書或做事。(作者提供)
店裡店外的人通常不會超過十人,顧客除了喝咖啡聊天,就是滑手機、講電話,少有人在這裡看書或做事。(作者提供)

這天特別注意價目表100元上下的咖啡,於是點了一杯手調曼特寧。服務員說曼特寧有兩種,一種90元,一種110元,我先點了90塊的曼特寧,雖不是虹吸式調煮法,氣味很合我口味。隔天再點黃金曼特寧一試,感覺也不錯。而後我大概就一杯曼特寧,一杯黃金曼特寧了。心裡的小小「壯舉」稍讓自己心安,年輕服務員好像毫無感覺,管你喝什麼,能來交關就是好客。

喝了幾十年咖啡,早已跟文藝、青春無涉,也不再是友朋相聚重要的浪漫型式了。喝咖啡只是生活的一項選擇,越來越趨近日常,也越來越個人化,有人咖啡滴口不沾,寧靜致遠,有人專攻燒酒,豪氣干雲。對我來說,咖啡流動在身上的情趣,仍在飲喝時的空間感,而空間的感覺又常因年齡心境而轉,隨時可能移動。

相對以前去過的咖啡店,南京東路五段巷子裡這家不起眼的小店,目前算是最適宜我心理情境與工作狀況的咖啡空間。相逢自是有緣,在咖啡店喝咖啡,空間大小已不是重點,內部裝潢也非主要選項,能讓自己自由自在地融入咖啡空間,無聲勝有聲,就是幸福牌咖啡了。至於咖啡豆選擇以及沖泡手藝,就交給有勇氣開店的人嘞!

只是,這種咖啡心情不知何時又會轉換,從而見異思遷,「移情別戀」,再巧遇另一個小小的幸福空間感?不過,這些生活中的新場景,當下就不用操煩了。

*作者為作家、舞台編劇、戲劇史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