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條件成熟,中國擇機與美國展開第二階段博弈!

2023-03-19 07:10

? 人氣

美中第二階段博弈將要開始?2023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美聯社)

美中第二階段博弈將要開始?2023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美聯社)

在烏克蘭戰爭一年之際,中國大陸外交部公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檔,就俄烏局勢提出了十二項和平建議。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大陸主動介入烏克蘭危機的起手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後不久,在大陸斡旋下,中東積怨已久的兩大強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北京握手言和,宣佈將在斷交七年後恢復兩國外交關係。面對這一歷史性的改變,中東各國及組織紛紛表示歡迎並對大陸表示讚賞,聯合國秘書長表達「感謝」。這可以看作是大陸開始並成功介入中東問題的起手式。

在中美陷入深度對抗的時刻,大陸的兩個「起手勢」顯然並非只是為了化解俄烏矛盾和中東問題而已。這可以看作在經歷中美貿易戰、全球疫情衝擊、烏克蘭危機之後,中國大陸精准擇機正式宣告與美國展開新一輪的博弈!

2018年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在五年的時間裏,大陸幾乎都是被動應對。但是隨著內外環境在此期間發生劇變,中國大陸開始轉換自己的應對策略,經過第一階段的被動後,大陸正式進入展開戰略反擊的第二階段。

大陸選擇此時反擊,在於各種必要條件已經出現並趨向成熟。

第一,內部發展的需要

歷時三年的新冠疫情管制正式宣告結束,中國大陸開始謀劃實施全力恢復經濟生產,一個整體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對於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來說至關重要。烏克蘭危機導致的全球動盪不符合大陸的戰略期許和發展利益,無論當前誰正在主導這場戰爭,大陸都需要採取實際行動介入進來。

大陸疫後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沙、伊複交極大穩定了中東局勢,這為大陸的能源安全和深入開拓中東市場創造了極佳條件。

入局「俄烏」意味著將與美國通過戰爭拖垮俄羅斯的計畫產生摩擦,力促沙、伊複交則重創了美國制裁伊朗、分化中東的企圖。

第二,俄烏及中東需要中國介入調停

經歷一年戰亂後,儘管俄烏雙方的姿態依然都很強硬,但現實問題卻是雙方都需要儘早脫離目前的泥淖,它們需要一個值得信賴且有能力的第三方做為調停人。

在世界諸多強國裏,西方主要國家是俄羅斯的強勢反對者和實施制裁者,尤其美國更是希望通過長期戰爭耗損國力置俄羅斯於死地,歐洲幾乎不存在可以調停烏克蘭危機的國家。其他國家例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國或心有餘力不足,或完全無意、無力介入。

既能夠與俄烏保持基本等距關係,也能夠獲得俄烏共同信任,同時也具有全球地緣能力平衡西方戰略企圖的國家,放眼望去也只有中國大陸符合這個要求。同時俄烏停戰的需求與大陸追求外部環境和平的目標一致,這為大陸介入並尋求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創造了必要前提。

紛亂已久的中東各國,通過俄烏戰爭意識到和平相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看清了歐美利用戰爭謀求零和遊戲的企圖。在各方也都對西方心存芥蒂的情形下,G2之一的中國自然也成為了它們唯一可以信賴的「公道伯」。

大陸促成伊、沙複交,給全世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解決地緣問題不一定需要美國的方式,中國有能力調停衝突也有能力協助成功解決問題。如果沙、伊都可以握手,那麼俄烏問題的解決並非不可能。一旦俄烏同意大陸介入調停,就意味著美國的影響力開始下降。

2023年3月9日,烏克蘭軍第95空中突擊旅正在使用MSLR BM-21火箭發射器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2023年3月9日,烏克蘭軍第95空中突擊旅正在使用MSLR BM-21火箭發射器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第三,激情消失的歐洲進入冷靜期,全球無法服膺「世界員警」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西方社會快速燃起支持烏克蘭的激情,超過七成民眾支持對烏克蘭援助。但是隨著戰爭消耗加劇以及能源和糧食危機嚴重衝擊歐洲民生,社會激情快速轉趨弱化,出現了「烏克蘭疲勞症」。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不久前公佈歐洲十國的民調,顯示歐洲人對俄烏戰的長期目標立場已經出現分歧,希望戰爭早日結束的民意成為主流,反戰遊行開始漸次增加,現實壓力下的民心思變直接衝擊歐洲各國政府。

更讓歐洲人心塞是,面對自己的遭遇,美國不僅沒有施以援手反而借機大發戰爭財。歐元貶值、資金流美、實施《通脹消減法案》、高價能源、出售武器等,美國把榨取盟友的本領演繹的十分嫺熟。針對美國記者披露拜登政府炸毀北溪二號管道的新聞,歐洲各政府不僅沒有追責反而集體噤若寒蟬,行徑頗為詭異。

壓抑中的歐洲對「盟主」的不滿情緒逐漸增加,德國開始出現大規模反美遊行。

激情過後就是冷靜期,冷靜的結果就是會做出較為理性的選擇。在戰爭拖累、經濟前景不佳和美國「割韭菜」的多重影響下,歐洲主要國家終於開始理性思考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恢復經濟發展。中國大陸與歐洲不存在地緣衝突,雙方經貿合作本來就十分深入和全面。在可以實現雙贏的情形下,緩和與中國大陸的政經關係成為了歐洲「不得不」的重要選項。經歷一年的疏遠後,大陸與歐洲關係回溫變的可能。法國總統馬克宏即將訪華可以看做是歐洲變化的一個指標。

與美國關係緊密的歐洲尚且如此,那些曾經遭受美國強勢以對的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的態度更是消極且負面。除了歐洲之外,世界多數國家都拒絕制裁俄羅斯,而願意追隨美國實施針對中國大陸「脫鉤」計畫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

中歐關係止跌企穩,亞非拉國家與美國保持距離,這客觀上弱化了美國遏中的力道。

第四、戰爭紅利遞減,美國政經問題頻現

在美國國內,支持烏克蘭的民調也開始由高走低,曾經的七成支持度大幅降低到現在的不足五成。美國民眾對本國經濟的關心超過了遙遠的烏克蘭戰爭。長期濫發貨幣和對中貿易戰所導致的財政赤字以及通貨膨脹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的健康,美債危機致使金融業陷入雷區,經濟「脫鉤」既增加企業運行成本又降低了利潤。

同時,全力圍堵中國大陸以及支援烏克蘭讓美國在軍事和維護地緣影響力上不斷增加支出,短短一年的戰爭紅利幾乎消耗殆盡。考慮到未來戰後烏克蘭重建的費用更是龐大,如今的烏克蘭越來越像一個無底洞,瘋狂吸食著美國的財力物力,拜登政府逐漸力有未逮。

再者,美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同樣激烈。除了「遏中」,共和黨和民主黨幾乎在所有重大問題上都存在嚴重分歧,包括援助烏克蘭。政治分裂和冷戰思維導致美國政策的穩定性、前瞻性、有效性都出現嚴重不足,政策的自私性和短視性的缺點卻日益暴露。

美國不斷拉攏中國大陸周邊國家及盟友參與遏中,但這是一把雙刃劍。畢竟它們都有自己的戰略利益,美國尋求的圍堵與脫鉤是以這些盟友付出巨大代價為前提的。犧牲自己滿足美國,這既不符合它們的現實狀況,更難長期維繫下去。美國強硬組合的聯盟,因為缺少實際利益的支撐從而絕非鐵板一塊。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與伊朗宣布恢復邦交(AP)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與伊朗宣布恢復邦交(AP)

第五,好整以暇揚長避短,中國選擇自己的戰場

在中共二十大和兩會之後,大陸完成了未來五年的戰略擘劃並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其中如何應對美國的挑戰,目前看來將遵循以下原則,即經濟上不脫鉤,軍事上要示強、地緣政治上要全面反擊。

大陸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全球化同步,與世界各國展開並擴大合作是大陸經濟在四十年裏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新任總理李強指出將繼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所以脫鉤完全不會是大陸的選項。美國發動了貿易戰和科技戰,但五年來中美的經貿依然保持了連續增長。大陸沒有在經濟上反擊美國,反而持續推進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這不是意識形態的選擇而是自身戰略與發展的需要。

中美博弈的範圍極廣,對大陸來說臺灣這個「核心中的核心」是最不能讓美國觸碰的紅線。但美國遏中已經到了不會收手的地步,觸碰紅線已經遠遠不夠,美國需要「撞擊紅線」才能迫使中國大陸就範。美國「類」支持台獨加大了臺灣海峽出現軍事風險的可能性。

美國加緊鞏固圍堵中國的地緣軍事能力,大陸同樣加速強化戰力並利用類似佩洛西訪臺的「機會」展示軍事力量。雙方都在儘量避免衝突的發生,但沒有一方在示弱,隨著臺灣2024大選的臨近,大陸軍事動作必然會隨著美國的介入而逐步升級。

相較於經濟與軍事的「管控」,大陸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上則完全放開手腳。美國的「遏中」分散了其戰略投射力,大搞「脫鉤」導致全球化出現波動,這使得大陸有機會快速填補包括中東在內的戰略真空區和市場。這次沙、伊建交就凸顯了美國地緣影響力的局部快速弱化,使得大陸完成了自己的戰略部署,找到了戰略反擊的支點和空間。

不過雖然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但與美國的整體實力相比還有差距,這是事實。基於這個事實,面對美國的強勢遏制,大陸強調要有戰略定力和耐力,就是希望以時間換空間,做到揚長避短,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與美國展開博弈。避免在經濟與軍事上與美發生惡戰,但在地緣政治博弈上,大陸要通過自己的方式鞏固和拓展與全球多數國家的合作,與美國拉幫結派的做法一決高下。

實現沙、伊複交只是前菜,未來中東與大陸的互信合作將會持續加強,後續的中歐互動、中亞國家峰會、金磚國家擴員、上海合作組織擴容、疫情後「一帶一路」的推進等都將充分展現大陸的地緣影響力。如果在大陸全力斡旋下,俄烏危機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化解甚至停戰,那這將不僅衝擊美國的遏中政策,甚至有可能會顛覆美國冷戰後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因為世界會發現解決問題不一定必須按照美國的遊戲規則,「非美國」模式更值得嘗試。「美國優先」或將遭到全球的抵制。

大陸新任外長秦剛在兩會的記者會上表示對待美國不會「打不還手」。從近期的行動來看,大陸的「還手」已經開始了。

在沒有極其意外的情況下,中美關係已經進入幾乎不可逆的惡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博弈將長期存在,博弈結果將對未來中美關係產生全局性、根本性變化,世界格局將出現二戰後最重大改變!中美第二階段的博弈將是決定國際地緣關係的關鍵一役!

另,在臺灣,堅決反對「疑美論」的民進黨全面跟隨配合美國。美臺關係中,美國處於絕對支配的地位,民進黨已經喪失靠自己解決兩岸問題的能力。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要看中美博弈的結果。

2024的大選,註定會是美國全面介入臺灣政局的一年。因為美國需要臺灣繼續成為遏制中國的殺手鐧,美國必須要讓它屬意的人上臺。

所以,2024誰成為新總統,不可有「疑美論」的臺灣民意和美國意志之間,將有一次奇特的「合作」或者「較量」。拭目以待吧。

*作者為職業畫家,評論家,居住北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