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交通戰爭無所不在,一年3000人戰死的沙場

2023-01-12 05:30

? 人氣

行人穿越斑馬線。(資料照,柯承惠攝)

行人穿越斑馬線。(資料照,柯承惠攝)

2022年12月27日,臺中一對夫婦推著嬰兒車一家三口走在斑馬線上,本該是一個平凡的夜晚,霎那間一輛豐原客運的公車左轉後迎面疾駛而來,絲毫沒有減速地撞上這家人並將嬰兒車撞碎,強大的撞擊力道使得媽媽與男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使得一個完好的家庭瞬間破滅,僅有丈夫一人倖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故事,一年會在臺灣上演超過3,000次,平均每天有將近9個人出了門後就再也回不到親愛的家人身邊,而這場無聲無息的交通戰爭每年帶走的人數並沒有向下反轉的趨勢,甚至有持續上升的跡象。

但令人更為恐懼的是只要踏在臺灣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將被迫加入這場戰爭,不論貧富貴賤沒有人能從這場戰役中取得免役資格。以2021年為例,因為三級警戒使得臺灣交通死傷出現近五年來首次下滑的趨勢,但仍有2,962人喪命,近48萬人受傷。從這個驚人的數據來看,要將臺灣交通環境譬喻成戰場一點也不為過。

面對如此驚人的死傷,臺灣的交通部會並非沒有提出相關對策,現在每年會有一個月舉行交通安全月,每月也會召開交通安全會報,以及定期召集各縣市舉辦道安會報。然而檢討內容不外乎是將交通死傷因素推給「機、老、酒」這三項,分別是機車、老年人和酒駕。但可曾想過當前的改善或執法措施都已針對交通部提及的三大要素,為何臺灣的交通死傷仍持續上升?即使已經訂定每年9月為交通安全月,但已連三年的9月死亡數都比8月還要來得高。

01-柯文哲市府試辦內湖整體交通改善計畫。台北內湖西湖線免費接駁公車。(內湖交通打結、內湖交通黑暗相關配圖)。(方炳超攝).JPG
內湖大量車流。(資料照,方炳超攝)

由此可見,臺灣的交通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未從根源解決。以稍早提及的臺中公車撞死母子一案為例,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公車駕駛沒有減速用力去看要付很大的責任。」然而交通部身為主管機關就沒有任何責任嗎?舉凡提倡許久的行穿線上方照明加強、左轉專用道劃設、行人庇護島建置、左轉專用號誌降低行人車輛衝突機會…等人本交通的保護措施,在2023年的臺灣,要看到以上對於先進國家來說習以為常的建設仍然是種奢侈的象徵。

臺灣交通的問題解決之道其實一直都沒那麼複雜,只是過去在錯誤的地方投入過多的心力,並忽略許多真正急需改善的建設。舉凡臺灣交通事故未依規定讓車、不遵守號誌和標誌管制、轉彎不當…等三項佔比便高達3成之多,但從工程規劃、罰鍰收入、執法程度、文宣比重…等面向來看,投入在改善以上駕駛行為的心力是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近乎全世界最高密度的測速照相以及法規仍未跟上時代的問題,包括長年錯誤教導民眾靠右騎車所衍伸的事故、車道過寬導致同車道超車造成的危害、執法不縝密使得不讓行人情形嚴重的景象,致使臺灣交通長期處在充滿危害的環境裡,而缺乏完善的教育體制讓臺灣的馬路毫無秩序可言,拉鍊式匯入教育的缺乏、停慢不分、切西瓜式的轉彎…等危險行徑才是造成事故的成因。

試想,在臺灣最引以為傲的其中一點不外乎是非常有秩序的捷運系統,眾人遵循先下後上、禁止飲食維持整潔、主動讓位…等羨煞外籍人士的文化,但為何同一批人到了大街上卻創造出讓外國人都卻步三分的交通環境?顯然這一定在某個層面出了相當大的問題才創造出這個充滿矛盾的環境。

要打贏任何一場戰役都相當不易,以當前人口數是臺灣五倍,但交通死傷人數還比臺灣低的日本為例,他們二戰後也面臨極高的交通死傷,兩年加總的交通死傷甚至比甲午戰爭戰死的人數還高,因此後續衍生出交通戰爭一詞,而日本也是經歷兩次交通戰爭,用了將近40年的光陰才打贏這場艱苦的戰役。

20220617-信義區百貨大樓配圖,行人穿越道,斑馬線。(顏麟宇攝)
行人穿越道、斑馬線。(資料照,顏麟宇攝)

若是以韓國來做比較,以2000年為出發點對比,韓國在2000年時每10萬人的交通死亡率甚至比臺灣還要高,當時來到每10萬人有21.8人死亡,當年臺灣每10萬人約15.2人死亡,然而在2010年前後出現黃金交叉,當時韓國歷經10年努力已將交通死亡降低一半來到每10萬人11.1人死亡,當年臺灣每10萬人有14.3人因交通死亡。10年在過去來到2021年再做比較,韓國的交通死傷又再降低一半,來到每10萬人5.3人死亡,但臺灣卻仍在每10萬人12.7人死亡的數據。

從以上兩國的狀況來看其實交通改善絕對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也可以有很顯著的成效。臺灣其實也不用大老遠前往歐洲考察,搭飛機一到兩小時前往日韓考察就能有相當顯著的成效,日韓都能打贏這場交通戰役,臺灣又為何做不到呢?在體育賽場或是科技業競爭下,眾人總是好想贏韓國、好想贏日本,而交通也應該用同樣的心態及角度去看待,只要有心相信臺灣也能做得到,也能打贏這場交通戰爭。

交通部在2022年底也喊出臺灣交通要2026年降至2,413人死亡的目標,然而,若臺灣不改變其對待交通戰爭的現有戰略,我想這只是空口說白話罷了。唯有落實交通3E從工程、教育、執法全面下手,並且將人本交通的思維深植人心,一改現有的車本思維和大公路主義的觀念,唯有徹底地從根本根絕問題才能有效打贏這場交通戰爭。

而我也衷心期盼未來每一年臺灣的交通死傷數字都能下降,統計表的數字每減少一個,其實就代表多一個家庭獲救,也不必因親人的死傷所落淚。每一個人物都可以成為改變臺灣交通的關鍵人物,從停讓行人、更加注重駕駛環境、關注交通議題,從這些細節開始做起,讓我們團結一致打贏臺灣的交通戰爭吧!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