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日圓低潮或許已過,日本悲劇依然

2023-01-11 06:20

? 人氣

日圓大貶雖然有助出口但卻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圖為日本橫濱港的貨櫃碼頭。(資料照片,美聯社)

日圓大貶雖然有助出口但卻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圖為日本橫濱港的貨櫃碼頭。(資料照片,美聯社)

對全球經濟與各大經濟體而言,2022年確實是動盪的1年,每個經濟體各有各的問題與「刻骨銘心」的一刻,而對日本而言,去年的「大事」應該就是日圓大貶,凸顯出日本經濟數十年來的頹勢;今年雖然日圓低潮或許已過,不過日本的「悲劇」依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日本刻骨銘心時刻─日圓貶到32年低點

去年年初時,全球對經濟後市的看法猶在樂觀氣氛中,對全年經濟成長率多是上調而非下修,原因是全球經濟過2020年因疫情而出現的嚴重衰退後,2021年都因疫苗注射與疫情緩和、解封等因素而出現強勁的反彈,大部份人預測、也希望2022年延續此一反彈復甦榮景。

之後的發展大家都看到了:2月下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陷入能源危機、全球通膨(主要是歐美先進國家)再起出現40多年來的高點,前年判斷通膨失準的美國聯準會開始快速又大幅升息,原本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國家也開始緊縮貨幣,宣告十多年的超低利率時代結束…..,而因美國升息帶動美元走強,也讓許多國家飽嘗外資出走、貨幣貶值之苦。

在此經濟與金融大幅變化之中,幾個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一些問題:美國主要問題在高通膨與強勢升息帶來的衝擊L歐洲則是能源大漲導致的危機,同時在通膨高漲與經濟低迷兩方面衝擊著;中國則是因一直不放棄清零政策,讓經濟走得艱難,去年上半年上海的封城讓經濟出現0.4%、近乎零成長的低成長率。對日本而言,主要問題當然就是日圓的大幅貶值。

貶值讓經濟與民眾都受傷,貿易逆差創新高

日圓這波貶值,可說來得又快又急、更是意外,因為幅度太大了一點;去年初猶在110日圓兌一美元的價位,年中就貶到130日圓,9月再下貶到140日圓,就在許多人認為已貶過頭時,卻發現沒有最低、只有更低,10月21日最低貶至151.94兌1美元、創32年來新低紀錄。雖然日本央行(日本銀行)數度進場干預匯市、阻貶日圓,但日圓仍持續維持在140左右水準,一直到年底前,日銀意外調高日本10年債殖利率上限值,被外界視為「等同升息」後,才讓日圓開始轉向走升,今年甚至一度看到129日圓的價位。

日圓大幅貶值對日本的經濟、民眾,不論是總體或個體面而言影響都很大,且多是負面影響:總體面而言,日本的經濟規模因此又大幅縮水,雖然還可能維持全球排名第3的經濟體,但已跟德國的經濟規模幾乎相等了;貶值固然被認為有利出口,但日圓購買力「變小」卻讓進口商品變貴,更倒楣的是正碰到能源高漲,這代表幾乎全仰賴進口能源的日本,要花更多錢去買能源,表現在對外貿易上,就是大家印象中拚命出口、非常會創造貿易順差的日本,在2022年出現貿易逆差,且金額創歷史新高,明顯是得不償失。

個體面而言,日圓購買力下降,企業要進口與再投資更吃力,民眾消費能力更差,遙想當年泡沫經濟時代,日本人的平均所得高居全球前3名、日圓匯率又堅挺,當時日圓可謂「行遍天下」都非常好用,日本企業就是在這段時間對外併購、購買資產,一度讓老美驚恐喊出:日本人要買下美國了。而現在情況正好倒過來了:日本人出國旅遊,不要說去歐美西方高物價國家了,連到發展程度落後於日本的東南亞等地,都會覺得「好貴」、「花不起」,現在反而是東南亞遊客至日本旅遊高喊:好便宜哦!

廉價日本被過去落後的國家超越

去年國內有出版一本書名為《廉價日本》的書,算是非常寫實又哀傷的寫出日本「失落30年」後的社會經濟情況。書中比較了日本國內1780種商品在2019年與2000年的價格,結果發現有903項(超過一半)的價格下跌,這就是日本經濟的惡夢:揮之不去、30年的通縮。全國一起維持低物價與低薪資的結果,就是日本企業越來越找不到全球頂尖的人才─書中引用日本一家人力仲介公司的資料,資訊人才在日本的年薪最高是1200萬日圓,港、星是超過2000萬日圓,更悲哀的是,日本甚至不如中國的1600萬日圓。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日本的大型企業NTT集團,35歲以下的研發人才會有3成被挖角到外商。

去年9月日經新聞曾報導指出,「日本正在萎縮」,因為「如果按1美元兌140日元計算,預計2022年的日本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時隔約30年低於4萬億美元(約560萬億日元),基本與第4位的德國持平。」去年一度讓蔡政府官員喜孜孜地宣傳說,台灣平均國民所得(平均GDP)就要超越日本、韓國,原因也是匯率因素造成。

在日圓匯率回升到130日圓左右的價位後,市場多預期今年日圓匯率可緩步上揚、維持在120日圓左右的價位,再無人看衰日圓到140甚至150的價位,因此日圓的最低潮應該己過。

只是日本的悲劇還是會持續:90年代日本的經濟規模曾排名全球第2、占全球比重曾高達近18%,平均國民所得居全球第3名、美國只有日本的65%,但現在日本雖然名義上經濟規模排名第3,似乎只退步1名、情況不嚴重,但實際上其GDP占全球比重已掉到4.5%左右,排名掉到30名之外。當年遠遜日本的亞洲4小龍,港星平均GDP早已超越日本,台韓則可能這幾年就超越。

在人口變少又老化、制度僵化下,日本的悲劇是看不到反轉的跡象,曾經轟轟烈烈的「安倍經濟學」亦無能反轉。對人口老化又減少的台灣而言,是該以日本為鑑。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