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臺灣能源政策為什麼「瘋」了!

2023-01-03 06:40

? 人氣

台灣廢核被美國智庫學者批評為「簡直瘋了」,圖為德國目前尚在運轉的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美聯社)

台灣廢核被美國智庫學者批評為「簡直瘋了」,圖為德國目前尚在運轉的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美聯社)

美國的智庫舉行年度「臺灣會議」,邀請臺灣政府官方代表與學者討論能源安全的議題,官方代表暢談臺灣的廢核經驗,以及宣稱廢核不導致臺灣缺電! 有勞智庫費心邀請對臺灣能源政策持不同看法的學者與會,說明臺灣電力供應危機與減碳無著的實際窘況,會議主持人順勢在結語時不客氣用「簡直瘋狂」批評臺灣的非核政策,還強調這不是失言,而是忠言逆耳的警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際政治有太多的實例,可以斷定美國一切作為均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美國第一」為目的。現階段,美國的期待是臺灣有足夠的韌性,守住第一島鏈。將臺灣武裝成刺蝟,讓臺灣與侵略者玉石俱焚,是他的如意算盤。但臺灣政府執意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大幅度的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忽視能源供應安全,成為臺灣國家安全不堪一擊的軟肋。若兩岸起了爭端,輪不到真槍實彈的上場,臺灣已因被封鎖,沒有能源而土崩瓦解,美國的策略豈不功虧一簣。

能源政策規劃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能源選擇是風險的選擇,風險有三個要素,事件、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事件發生後的損失。風險無法避免,決策的正反兩面都有風險,可以降低風險的措施也是決策的一部分。風險評估是理性的,但風險的選擇是感性的,是有可能被操作扭曲的。

各國因為自然環境與地緣政治狀況的不同,能源政策所考量的風險不同,也形成不同的能源政策。能源政策的形成除了風險考量外,還牽涉到資本家的利益,與政客的算計。當能源政策、政客的算計、與資本家的利益緊密的結合後,能源政策對國家、社會、與民眾的風險只剩下口水。

臺灣是海島、無自產能源、孤立電網,地狹人稠,經濟依賴工業產品出口、製造業耗費大量的能源、不友善的鄰國、能源進口路徑可能被封鎖、碳足跡影響產品競爭力。理性地來說,臺灣能源政策規劃原則非常簡單明確,多元化、燃料的供應無虞、價格的穩定、與低二氧化碳排放。先不論大幅度擴展再生能源對生態環境與景觀的影響,再生能源確實是臺灣的首選,但土地資源不足,再生能源發展的極限是可以估算的,年發電量仍否達成20%,都有風險,還要奢談2050的碳中和。孤立電網夠承受不可調控電力的比例,是無可爭議的科學事實。儲能技術沒有跨世代的突破前,鴕鳥般的過度發展再生能源,只是在自欺欺人,燃燒民脂民膏

執政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廢棄可提供無碳電力的核電設施,大幅擴展風電與太陽能光電。為替換停止運轉的核電廠、淘汰高汙染的老舊燃煤電廠、效率較低的燃氣電廠、搭配不可調控的再生能源,未來七年要興建 15 座大型燃氣電廠。2022年1部,2023年2部,2024年 4 部,2025~2028 每年2部。目前再生能源的建設進度已經大幅的落後,規劃2022年9月商轉的大潭8號機,至今尚未完工。這15部燃氣機組都有工期延宕的風險,工期延宕會造成缺電與限電,臺灣的經濟與工業生產能夠承受缺電與限電的風險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