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少做了這件事 《外交事務》:印度難取代中國,背後有這些原因

2022-12-14 09:00

? 人氣

然而,這種方法嚴重阻礙了全球大多數企業,因為許多產業的先進產品通常由數百個甚至數千個零件製成,這些零件來自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商。印度對這些零件徵收高額關稅,這讓考慮在印度投資的公司打退堂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市場仍然非常小,與全球約30兆美元的市場相比,印度的市場規模不超過5000億美元。根據國際定義,印度只有15%的人口可以被視為中產階級,而占GDP很大比重的印度富人往往會將絕大多數的收入儲蓄起來。這2個因素都減少了中產階級的消費,而對於大多數國際公司而言,在印度展開業務的風險大於潛在回報。

危險的赤字

《外交事務》指出,眾所周知,任何國家經濟起飛的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關鍵的總體經濟指標處於合理的平衡狀態,財政赤字及對外貿易赤字必須低,通膨率也必須低。然而,目前印度的這些指標已經失衡。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印度的通貨膨脹率就一直高於中央銀行法定的6%上限。與此同時,印度的經常帳赤字在2022年第3季增加一倍,達到GDP的4%左右。

《外交事務》表示,雖然很多國家都有總體經濟問題,但除了美國及土耳其以外,印度這3項指標平均值比任何一個大型經濟體來得糟糕。最讓人擔憂的是,印度的一般政府赤字約占GDP的10%,僅利息支出就占逾20%的預算。印度國營配電公司的困境讓情況雪上加霜,目前其損失約占GDP的1.5%,超過了財政赤字。

2022年5月23日,印度古瓦哈提的農民正在收割稻田。(美聯社)
2022年5月23日,印度古瓦哈提的農民正在收割稻田。(美聯社)

印度經濟成長的最後一個障礙是深刻的結構性轉變,這破壞了民營企業的活力及競爭力,印度規模龐大的非正規產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首先是2016年印度當局廢止大面額紙幣,這對以現金保留營運資金的小公司造成毀滅性打擊,接著是2017年徵收新的商品服務稅,最後是新冠疫情。結果,印度低技術工人的就業大幅減少,農村實際薪資下降,這讓印度的窮人及低收入人口不得不減少消費。

這些勞動市場的脆弱性是警示,亦即印度引以為傲的數位產業聘用的高技術勞工只佔勞動力的一小部分,因此,印度以數位強國之姿崛起,無論多麼成功,似乎都不可能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來實現印度需要的廣泛結構轉型。

印度的選擇

《外交事務》指出,印度要成為「下一個中國」面臨3大障礙:投資風險過大、政策內向性過強、總體經濟失衡過大。全球公司投資印度前,印度政府必須消除這些障礙,否則這些公司還有其他選擇,例如將業務帶至東協(ASEAN),或者可以維持在中國的營運,理由是印度作並非比較優秀的替代選項。

如果印度當局願意改弦更張,消除投資及經濟成長的障礙,專家的樂觀言論就能成為現實。然而,如果印度政府繼續得過且過,整個國家就無法發揮其潛力。

印度決策者可能認為中國的衰落注定了印度的復甦。然而,歸根結底,印度能不能成為下一個中國不僅是全球經濟力量或地緣政治的問題,而是印度自身必須做出重大的政策轉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