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七個巴掌改成五個,動態清零如何鬆動?

2022-11-16 07:00

? 人氣

「二十條措施」說到第十一到十三條,才羞答答地談到「加強醫療資源建設」、「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和「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防疫愛好者」應該讓政府明白:大規模建設「方艙醫院」並不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它們只是帶有醫療服務的集中營而已。其實,歷史上以隔離、監禁和屠殺為目的的集中營,大多也是配備有醫療服務的。

我曾經在文章中批評中國政府不僅拒絕批准進口西方mRNA疫苗,「甚至對推廣有效性較低但仍然有效的國產科興疫苗也興趣不大」。隨後,在跟中國國內的一些朋友聊天之後,才知道明裡暗裡抵制國產疫苗的人群數量龐大。原因也很簡單,疫苗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如何,沒有可以信任的發布者,而壟斷發布權的中國政府又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造假慣犯。

2022年10月29日,許多富士康員工提著行李離開鄭州園區。(美聯社)
2022年10月29日,許多富士康員工提著行李離開鄭州園區。(美聯社)

經濟補貼跟防疫有什麼關系?中國人喜歡「內卷」並不因為「勤勞勇敢」的民族性格,而是因為長期掙扎在生存邊緣,拼死拼活才能維持溫飽。可以想見,沒有得到任何補貼的中小企業老板和職員,

在感染病毒之後很有可能不會自我隔離,而是堅持營業。

真正的「防疫愛好者」,顯然應該追究政府在上述三方面的嚴重失職。

經濟下滑讓巴掌受不了?

「清零」政策為什麼得到「優化」(其實是局部糾錯)?「巴掌受不了」是一個正確的解釋。但是,我們還需要追問:巴掌為什麼受不了了?或者說,怎樣才能讓巴掌受不了?

很多人認為,顯而易見的是經濟因素。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遠遜於經濟分析師的預期,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差表現。10月份進口同比下降0.7%,出現了今年3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如果經濟是專制政權考慮的第一要素的話,那麼情況可能與我們看到的相反:即便病毒擴散,也不會放棄經濟發展。

西方學者中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中國民眾和政府做了一個交易,用政治自由換來經濟富足。事實上,中國民眾從來沒有權利和政府進行交易。他們沒有自由不是因為有手裡有錢了,而是因為自由被剝奪了。

這種誤解導致的進一步誤解是:既然做這樣的交易,那麼經濟越繁榮,民眾越富裕,統治者更有合法性。那麼,怎樣解釋近年來當局對生命力強盛的民營企業的打壓呢?其實,中共比誰都知道,沒有選舉就不可能有合法性。它的「合法性」從來都是靠暴力維持。習近平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網民補充說,要像「打江山」那樣「打人民」。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

我曾經指出,統治者有其「專制理性」,專制者算計的是政權的穩定,而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專制理性」的鼻祖商鞅認為「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