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觀點:強幹弱枝的官本位經濟體制箝制發展,中國內憂外患難回春

2022-10-07 07:00

? 人氣

中國官本位的體制以及舉國辦大事的治理思維,加上習近平有計畫地集攏大權,地方政府角色被動,遭受上下夾擊,全中國的經濟、金融與財政出現嚴重的「強幹弱枝」現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美聯社)

中國官本位的體制以及舉國辦大事的治理思維,加上習近平有計畫地集攏大權,地方政府角色被動,遭受上下夾擊,全中國的經濟、金融與財政出現嚴重的「強幹弱枝」現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美聯社)

中國官本位的體制以及舉國辦大事的治理思維,加上習近平有計畫地集攏大權,地方政府角色被動,遭受上下夾擊,全中國的經濟、金融與財政出現嚴重的「強幹弱枝」現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經濟逐步走向惡化起於多方,卻輻輳於今,供應鏈鬆落、製造業萎縮、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失序、財政短缺等相互糾纏而成惡性循環,而清零政策讓中國經濟情勢更加惡化,雪上加霜。習近平的執政日益將中國帶向經濟發展的死胡同,如果習近平在今年二十大再獲得政權,那麼同一班人馬與同一套治理的方法學,又如何期待其起死回生?更何況在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社會於軍事、外交、經貿與科技的層層圍堵下,二十大後的中國政經情勢與政策恐將趨於緊縮與內捲,生機更加受限。

講政治的官本位體制箝制地方經濟活力

在以最高領導人為核心的一黨獨大之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始終受制於中央集權的官本位體制。唯物論起家的共產中國,其考核地方乃以經濟發展為導向,於是地方政府便成為經濟發展的舵手。為了政績與升官,搞賣地、搞房地產、搞園區、搞各式的中心,成為風尚。績效評價之基準不是市場而是權力。這種官本位而非市場本位所衍生的經濟現象,將逐步脫離市場規律,而是依附與臣服在權力邏輯之下。

在習近平反貪腐整治吏治的過程,全中國經濟活動也隨之被納入一元化的指揮體系以及習近平的意志之中。而2021年8月下旬的社會經濟大整改以及2022年5月起的清零政策,更讓習近平的政治意志全面介入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導致經濟缺乏彈性,並被僵直地套入其舉國體制當中。外患與內憂令中共中央政策緊縮,導致由中央一條鞭穿透地方而令地方經濟失去彈性,再加上地方官僚站邊思維、講政治,地方經濟遭受的摧殘,無以復加,經濟領域全面萎縮,相互拖累,地方財政日益惡化,已成為不可回復性的經濟沉痾。

清零政策帶來的經濟災難更是全面的。《天下》雜誌報導,截至今年4月25日止,在中國40個被封城而受影響的近1.7億人,但即便那些未爆發疫情的城市,由於經濟與封城區連動,也無法免於波及之苦。野村報告估計,中國政府的財政缺口達6兆元,其中2.5兆元是退稅和經濟成長趨緩導致,而3.5兆元是地方政府土地銷售稅大減造成。5月25日,李克強在緊急召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央也沒有多餘的錢,只剩下一筆預備面對特大的自然災害的救急款,言下之意是要地方自己想方設法。

2022年,中國對新冠疫情堅持「清零」,嚴格要求全民進行核酸檢測(AP)
中國對新冠疫情堅持「清零」,嚴格要求全民進行核酸檢測。(美聯社

國盛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僅陝西、福建、上海和內蒙古4省市財政收支有盈餘,其他省份都是赤字。而大多數地方政府開支增加,土地銷售急凍,而機構減薪與失業人口上升令居民購屋意願與能力大減,而「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屋銷售年減27%,借貸給房地產部門的債務占中國未償貸款總額26%。標普全球指出,約20%的中國開發商有破產風險,30%的地方政府今年底前恐陷入財政困境。而清零政策未見鬆解,流通受阻,百業蕭條,稅收還會下滑是可以預期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