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觀點:強幹弱枝的官本位經濟體制箝制發展,中國內憂外患難回春

2022-10-07 07:00

? 人氣

國有銀行自身難保而地方政府苦坐愁城

為了遏制2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再現,中國政府設立了中國信達、中國華融、中國長城和中國東方等4家壞帳銀行,吸收最毒的債務,但隨著中國房地產全面性的潰敗,這些壞帳銀行已很難提供幫助。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已過於臃腫,難以發揮作用。而最亮麗、實力最雄厚的中國國有四大銀行(中國工商、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中國銀行)本身也阮囊羞澀。去(2021)年4月日媒已指出,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在2020年狂飆了1,810億人民幣,年增率高達22%,呆帳餘額來到9,991億人民幣。當時日本研究所經濟學家Shinichi Seki便已警告,不良債務的實際數量已大於各家銀行披露的債務數量。2021年4月他已預言,肺炎疫情導致家庭債務正在快速增長,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將產生巨大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果然,2022年成為中國財政空前惡化的一年,1至7月份,全國地方級財政收入同比下降7.6%。然地方政府支出端都是剛性的,包括:防控疫情、助企紓困、債務還本付息、基層「三保」(基本民生、工資、運轉)等等。為解燃眉之急,部分地方政府被迫採突擊罰款收費、拖欠帳款、無序轉讓政府性資源等權宜措施,但已遭「涸澤而漁」與「劫貧濟富」之議,反成為惡化營商環境、打擊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的來源。最後,地方財政發行債券,被視為填補收支缺口之策。2014年修訂的《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債券形式合法舉債。不過,地方債務迅速上升,2022年6月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4.75兆人民幣,較2019年底增長63.1%。2021年至2025年城投債到期金額大致為每年3兆元人民幣左右。顯然,地方政府困難還在後頭。

地方政府上下受夾擊,左右為難

中國官本位的體制以及全國一盤棋、舉國辦大事的治理思維,再加上習近平有計畫地集攏大權於一身,導致全中國的經濟、金融與財政出現嚴重的「強幹弱枝」現象。地方政府在經濟、金融與財政的角色相當被動,但他們又是面對來自社會底層抗爭的第一線,上下夾擊,左右為難。中共善於藉宏觀調控與高壓的管制措施,再小利益的讓步做出一些軟著陸的對策。然而,「一切等待二十大」的社會普遍預期並無法解決已發生以及正在衍生與惡化中的新問題,屆時滾雪球而成更大規模的民眾抗議將自四方蜂擁而至,恐不易駕馭。更何況,一旦習近平賡續二十大政權,舊人與舊方法只是延續舊困難罷了;即便習近平出現意外,一個動盪的中國,未來將更撲朔離迷,中國已陷兩難之維谷。

*作者為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本文選自154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