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九二共識30周年─尼克森的兩岸遺產

2022-10-23 07:20

? 人氣

可中共堅持美國只能在放棄對台灣外交承認的情況下,才能與中共實現真正的「關係正常化」。幸運的是,對當年的大陸人與台灣人而言,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架構上還有一個共同認同的「歷史中國」或者「文化中國」存在,讓尼克森與他的國師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找到了操作控間,於是就有了「九二共識」的基礎,即《上海公報》的誕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2年11月由美國情報界為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彙整的國家安全會議情報,開宗明義主張兩岸和解最符合美國利益,兩岸開戰的情況是最壞的打算,將迫使美國必須選邊站。(資料來源:中央情報局解密資料)
1982年11月由美國情報界為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彙整的國家安全會議情報,開宗明義主張兩岸和解最符合美國利益,兩岸開戰的情況是最壞的打算,將迫使美國必須選邊站。(資料來源:中央情報局解密資料)

美國鼓勵兩岸展開對話

《上海公報》的原則,根據已故的軍校第21期李啟明將軍解釋,是美國認知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並對這一立場不表異議」,為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歷史中國」或者「文化中國」打下了基調。但是對於這「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即所謂的「政治中國」不抱異議。此為美國對「一個中國」內涵採取「創造性模糊」的開端。

甚至到了美國與中共建交後的1982年,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報告也是建議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安排,是台灣與大陸做為中國的兩個部分能及早達成政治上的和解。最壞的情況,則是中共對台發動武力統一,這將迫使美國政府陷入是否要履行《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出兵保護台灣的兩難,畢竟這將導致美國與共同對抗蘇聯的盟友中共再度成為敵人。

因此以《上海公報》為基礎,在兩岸擱置誰代表「政治中國」的情況下展開對話,至少到2016年以前都是美國的既定政策。這樣的政策,其實是比較符合統派而非獨派的願望,也更貼近當今中國國民黨的立場。然而最早反對與中共談判的,卻不是當年的黨外份子或者獨派,而是兩位蔣總統,他們認為這是尼克森背信忘義之舉,稱呼其為「尼丑」。

來自中央情報局的檔案也顯示,兩岸在毛澤東與蔣中正執政時都沒有和解的誠意,中共以對台派遣密使來做為離間美台關係的一種手段,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對大陸伸出的橄欖枝也是毫無回應。就算有國民黨方面的人自稱為來自台灣的所謂密使,他們追求的也都是以個人利益為主,並非真的獲得兩蔣父子授權與大陸談判。

至於蔣經國,對中共的提防也絲毫不下於他的父親,一切兩岸密使接觸的情報,他都在第一時間透過中央情報局的代表克萊恩(Ray S. Cline)轉給了美國,確保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不被影響。對蔣中正而言,美國的外交承認到他死以前都沒斷掉,所以不需要思考這個問題,但是蔣經國在面臨美國與中共正式建交的變局下,卻死守「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本土與外省精英分進合擊

直到1986年5月,黑貓中隊U-2飛行員除役的華航飛行員王錫爵駕駛747貨機投奔中國大陸,才迫使蔣經國為了接回飛機與機上不願意留在大陸的兩名機組人員返台,允許中華航空公司與中國民航展開1949年以來首度的兩岸談判。事後蔣經國總算願意面對來台外省人的思鄉問題,於1987年推動民主化的同時允許了國人前往大陸探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