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眷村人失喪在臺的「原鄉」:《高雄眷村三部曲》選摘(1)

2022-09-19 05:10

? 人氣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位於高雄市鳳山區的黃埔新村本為日治時期陸軍之官舍,北以中山東路與陸軍官校隔街相望,東至維新路,西側以王生明路鄰接鳳山市區,南至誠正國小與黃埔三村為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埔新村的肇始

日治時期日本以高雄為南進計畫的基地,日本政府於明治41年(1908年)首先進行高雄港的第一期築港工程,打造天然港打狗港為商港,經三次的築港工程,繼而興築左營萬丹港為軍港,並築造海軍的宿舍與周邊附屬設施,而南方的鳳山則被規劃為儲備營房,岡山則規劃為空軍的基地。日本政府以臺灣殖民地為「前進南洋」的基地,大高雄地區(含原高雄縣)為日本進軍東南亞的最前端,此區域所所留下的軍事設施自為全臺地區之冠。左營為海軍軍港,岡山、屏東、小港、恆春、臺南、嘉義等等地區,均有陸、海軍所屬機場。而鳳山則為臺灣地區軍用倉庫之最巨大者。除此之外,這個地區仍有其他許多軍事設施,作為日軍南進與西進的指揮所以及連絡中心。

由於戰略設計上,臺灣為「前進南洋」的基地,而非防守性的功能,因此在日軍大肆擴張的初期,殖民地臺灣上的駐兵不多。直到二戰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參戰,而各地日軍節節敗退之後,臺灣駐軍才快速增加。這一點,從高雄要塞的功能之轉變,看得最清楚。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侯淑姿)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黃埔新村原作為日軍侵略南中國與東南亞的戰略基地與管理灣子頭最大倉庫的軍官宿舍。鳳山地區至今存留了日治時期在鳳山地區的軍事部署與建設,黃埔新村原為日軍在鳳山南方設置的47步兵部隊、48輜重部隊的官舍,此區後與今陸軍官校北營區合稱為「鳳山第七部隊官舍」,該官舍群乃是作為日軍侵略南中國與東南亞的戰略基地與管理灣子頭最大倉庫的軍官宿舍,此區域至少包含軍官宿舍、馬廄此陸軍官舍興建的年代據推估最遲興建於日本昭和18年(1943年),本區的官舍總計有74棟。

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侵華戰爭,9月9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受降,10月25日派員來臺辦理受降與接收事宜。當年來臺接收的軍方成員不准攜眷,皆居住在部隊內,因此最初全臺各單位並沒有配屬軍方眷舍之舉。民國34年陳儀接收黃埔一村(原赤山官舍)、黃埔二村與黃埔新村。直至民國36年孫立人將軍奉命訓練新軍,經視察臺灣各地,決定以鳳山為練軍的基地,並派遣副司令官賈幼慧等人整頓日遺的相關設施與營房。民國36年10月陸軍訓練司令部在臺成立,11月9日在鳳山訓練基地開辦第四軍官訓練班,孫立人將軍兼任班主任。其部屬多居住於日軍遺留的宿舍,此時才規劃準備分配眷舍,眷屬則隨後於民國36年12月抵臺,為第一批來臺的軍方眷屬。這批眷屬依分配的門牌號碼進住,命名為「誠正新村」與「誠正二村」(今黃埔新村與黃埔二村)。因此,此二村成為國民政府最早在臺灣設立的國軍眷村。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侯淑姿)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據統計,在民國36年入住者計有52個門號,因美軍曾轟炸本區,房舍殘破,經整修後成為高級幹部爭取入住的房舍。其原「新一軍」的部屬與家眷入住黃埔新村(原名誠正新村),民國39年黃埔軍官學校在鳳山復校後,其部屬多服務於陸軍官校及步兵學校,階級以校級軍官住戶為主;黃埔一村至七村入住的眷戶亦同,多為前孫立人將軍舊部,以任職於陸軍步兵學校之校級以下軍、士官為多,後納入陸軍官校、步兵學校及中正預校之軍眷。黃埔一村為日治時期的赤山官舍, 民國36年孫立人到鳳山練兵後改名為「誠正一村」,民國39年陸軍官校接收後改稱「黃埔一村」。另一說法則為孫立人事件後改名。

至民國38年,大陸國軍兵敗,誠正新村132戶日式房舍湧入大量軍人與眷屬;為因應居住的需求,一個門號往往住了兩戶甚至三戶以上,據估計住了450戶,高達1,500人以上,平均每間房舍須住12人。民國39年,陸軍軍官學校於鳳山現址復校,因陸軍軍官學校最初於廣州黃埔設立,眷村名稱更改為「黃埔新村」、「黃埔二村」。黃埔二村原有100戶,屬乙級眷村,亦是承襲日式房舍,坪數約9至13坪,配置一房一廳一衛,前後院加起來有50坪大小,眷戶以湖南籍最多,多來自唐守治將軍所率領的青年軍。後周邊陸續搭建,曾達300戶之多。黃埔一村至七村因環繞「黃埔軍校」而以「黃埔」為名,全臺僅有鳳山的陸軍眷村有此名。唯有黃埔三村、六村與七村因興建的時間較晚,入住者以陸軍官校的教職員工為主,又名「教授村」,非國防部列管眷村。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實施以來,鳳山地區的眷村陸續拆除,黃埔新村成為少數幸運獲得保存的眷村。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侯淑姿)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黃埔新村的白色恐怖事件

民國44年(1955)年8月20日總統府參軍長,前任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上將因新村居民步校的少校教官郭廷亮所涉匪諜案(1955年)的影響,被迫引咎辭職。郭少校教官於5月25日被拘捕,於海軍招待所遭遇刑求與誘騙,被迫承認為匪諜之後,孫立人的部屬多人受到牽連。居住於黃埔新村者,據聞有30多位被捕入獄。這些軍官的妻小生活困頓無著。出獄後,因已無軍人身分,謀職遭遇多重困難。而未下獄者,亦飽受監控與排擠、歧視之苦。

民國44年(1955)年後遷入黃埔新村者,也以服務於陸軍官校與步兵學校的軍官為主,但心態、立場已經不同以往。為了掌握孫立人舊部屬的狀況,村內及其四周陸續遷入政工與警總軍官與眷屬,此後三十年之久,凡屬孫立人嫡系的部屬均長期受到監視,受牽連者甚廣。

孫案發生之際,銷毀與孫立人相關的物件成為眷戶自我保護的舉措,唯有少數物件與照片因住戶藏匿於隱密之處而得以保存。黃埔新村住戶在飽經剿匪抗戰等戰亂流離之苦後,又遭逢此政治鬥爭事件,造成了黃埔新村住戶長期集體性的傷痛(trauma)。直到當年主導此兩案的蔣經國過世(1988年)後,民國77 年3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拜訪已被軟禁長達33年的孫立人,宣佈恢復自由;而黃埔新村住戶遭受白色恐怖整肅的經歷才逐漸為世人知悉。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侯淑姿)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民國77年初,在解嚴之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已經展開了孫立人案相關人物的訪談工作。第一階段(1988年-2000年)由陳恭存先生擔任研究員,朱浤源先生擔任執行祕書,共訪問孫立人將軍本人13次,相關受訪人達百人之多。遺憾的是,在指控孫立人「叛亂嫌疑案」的諸多疑點尚未釐清之前,民國79年11月19日孫立人過世,但近史所所領導的團隊仍持續訪問、研究、調查與編纂計畫。在第二階段(2000-2006)朱浤源研究員破解郭廷亮匪諜案。第三階段(2006-2014)訪問監視者與異議者。近史所、國史館與台灣學生書局前後出版了多本與孫立人相關的著作,使孫立人案的真相愈來愈逼近水落石出的一日。

是隨著後續危機資訊加入後,公眾將經歷第二輪的認知處理並產䓇新的危機情緒。是隨著後續危機 資訊加入後,公眾將經歷第二輪的認知處理並產䓇新的危機情緒。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侯淑姿)
鳳山黃埔新村地景,2015年。(圖/侯淑姿提供)

黃埔新村保存現況

黃埔新村於民國102年6月21日登錄為文化景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登錄理由為:(一)黃埔新村是具規模的眷村,也是臺灣第一代眷村,深具時代與歷史的重要意義。(二)鳳山黃埔新村為高雄1930至1980年代軍事重鎮及社會變遷的具體象徵,其與陸軍官校在臺復校更名的連結關係更具有特殊文化價值。(三)規模宏大,空間紋理保存完整,建築型態與風貌具多樣性,區內植栽生態豐富,為臺灣少數完整留存的日治時期軍事宿舍群。

衡盱黃埔新村所具有的重要歷史與文化價值,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2年9 月向國防部與文化部提報為眷村文化園區,以黃埔新村、鳳山新村十巷與明德訓練班,代替原已獲選的海光四村、莒光三村、慈暉六村的計畫。同年12月24 日國防部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審議會即召開第6次審議,同意依高雄市政府調整變更辦理。黃埔新村正式成為全國13個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

由於黃埔新村之原眷戶(404戶,其中原眷戶282戶,違佔建戶122戶,)已於民國103年底前至104年初全數遷出,且第一代眷戶多已凋零,六十餘年來第二代與第三代住戶星散各地,其中有100戶遷往鳳山新城居住。黃埔新村成為鳳山地區的26個眷村中唯一獲得存留的眷村。該村與誠正國小、陸軍官校、黃埔三村共同形成了獨特的軍事文化景觀,而該村六十餘年所形成的人、事、地、物、景也見證了民國36年底至民國44年孫立人於鳳山練兵的歷史,與國民政府遷臺後在鳳山建立陸軍教育培訓基地的歷程,無疑與陸軍官校、步兵學校等校的發展息息相關,其有形與無形的眷村文化內涵極需被保存與彰顯。

*作者為國際知名中生代影像藝術家,現任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本文節錄自作者作品《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眷村女性影像書寫論述集》,典藏藝術出版授權刊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