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自古文人相輕今日論文在校鎖檔

2022-08-20 05:30

? 人氣

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Unknown author@Wikipedia / CC BY-SA 3.0)

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Unknown author@Wikipedia / CC BY-SA 3.0)

中國在春秋戰國的時代,已經諸子爭嗚,百家齊放,各抒其長,文化發展至顛峰,可說是中華文化最燦爛的時期,後來的朝代都未能超越,當時雖然尚無實行科舉制度,但人才已輩出不絕,各國的王公貴卿,力求賢士,不論出身地域背景,只要是可用之才,盡力納用,厚實國力或向外拓展勢力,所以有很多歷史典故及奇才,為後人津津樂道,並可以古鑑今。而後歷經各朝代,實行科舉制度,除元朝時期外,國家社會一向尊重讀書人,士子經過多年的苦讀後,期望能透過考試制度,獲得功名,通往社會上層,列入統治機構之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從古以來,文人相輕,其來有自,每個文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概念,以詩詞或文章表達,通常是經由累積多年的學問功力,嘔心瀝血的作品,誰也不服誰,也是激勵文人向上的動力。俗語也有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漂亮之說詞,一言道盡貼切的人性。也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諺語,表示文章各有千秋,以文會友,難分高下,武術只要現實的比劃,就可分出輸贏。

在現代社會,教育普及,除了義務教育之外,廣設大學及研究所,台灣歷年來碩博班的畢業生已有有一百多萬人,依照我國的教育制度,要取得碩博士學位,必須撰寫論文及經過口試及格的程序,論文自然是碩博生依其所學科目及受教的學術訓練,廣徵相關文獻資料及數據,予以歸納分析,嚴謹推演,邏輯式批判,加上自己的創意及獨特思考,所得的研究成果。

而學術論文的價值,在於原創性及學術上的貢獻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攤開在世上,能展現出研究功力及深厚的底蘊,論文能吸引眾多人士拜讀,及被旁徵博引為其他文章或論文的註解,那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其成就感及樂趣,並不亞於古時候的金榜題名時,筆者也常收到同學同事友人贈送的碩士論文,並客套的請予惠正指教。

但在今日台灣,碩博士畢業生如此眾多,相關的論文必然汗牛充棟,文風鼎盛,學術昌明,反而有一不尋常及詭異的現象,還是有人的碩博士論文,依著作權法第15條第2項第3款的規定,選擇不公開論文,無須任何理由,但僅限於學校圖書館,因為學位授予法第16條第1項但書另有規定,涉及機密、專利事項或依法不得提供,並經學校認定者,得不予提供或於一定時間內不為提供。除了上述限制公開條件外,論文一定要在國家圖書館公開,而且不限制電子檔,然而,既然選擇在學校圖書館不公開論文,則一般民眾須經過國家的圖書館,才能閱覽相關論文,等於是立下門檻或限制管道,讓社會大眾比較不方便的窺探論文的全貌,不知論文作者所持理由及依據為何,實在是難以堵住國人的好奇,嘗試揣摩論文作者的心態,留待一些想像的空間。

*作者為自由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