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 輸中漁產品受阻,台灣做對了嗎?

2022-07-31 06:50

? 人氣

石斑魚等遭禁事件,更暴露出多年來蔡政府雖高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還高調成立號稱農漁產品外銷國家隊的台農發,卻未能發揮功效,迄今仍高度依賴單一(中國)市場,無力分散風險的窘境,去年一整年台灣冷凍石斑魚外銷到美國只有35公噸,紐西蘭6公噸,日本只2公噸今年上半年台灣冷凍石斑魚外銷到美國只有16公噸,紐西蘭7公噸,加拿大1公噸,日本及新加坡0公噸,主要原因包括:缺乏整體行銷規劃,產品品質常遭詬病,病蟲害附生,價格不具競爭力,不為消費大眾所喜,未與國際認證接軌,找了不會賣的機構等等,又未制定相關的避險機制,讓農漁產品出口充滿變數。台灣政府硬槓到底的作法,恐堵死台灣農漁業的出路,應優先解決農漁業在生產、治理、投資(透過藍色債券來獎勵,有利環境效益和生態系統服務的藍色投資)、創新和外銷等方面遭遇的根本障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外多元應對方案

同樣面對外銷漁產品受阻於中國實施冷鏈病毒核酸檢測,各國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大體上係以農漁民生計及產業發展為主要考量,儘管關切,抗議也積極與中國大陸協商,畢竟外交目的是為所有可能影響人民福祉和就業問題,尋求務實的解決辦法,並加強自家對出口產品的衛生安全管控,來穩住中國市場的份額外,還有計畫的透過產品差異化、市場區隔化、消費者偏好等,替這些受影響的漁產品找尋其他出路(非透過出口補貼或是放煙火式行銷),明顯有別於台灣政府的作為,誰真正在乎農漁民,台灣民眾可自行判定。

台灣漁業最大問題在於,政府長期忽視漁業的重要性,屢屢指派不具漁業專業和經歷,欠缺解決問題能力(包括確認問題,分析問題,制訂方案及落實方案)的人,來擔任漁業最高主管部門首長,除了處理公文、體承上意、做做宣傳外,如何奢求為台灣漁業,訂定具前瞻性的永續漁業發展策略並予以落實。

中國海關總署今(23)日宣布,從台灣進口的竹莢魚包裝驗出COVID-19病毒,暫停該廠商申報一週。(圖/取自中國海關總署官網)
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從台灣進口的竹莢魚包裝驗出COVID-19病毒,暫停該廠商申報一週。(資料照,取自中國海關總署官網)

他山之石

謹以厄瓜多、越南、印度和挪威等重要漁產品生產及外銷國家,在面對和台灣同樣遭遇時,卻有不同的思維和做法為例,台灣政府若真的以蒼生為念,應該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化危機為轉機。

厄瓜多是南美最重要的養蝦國家,透過技術變革,大幅提高白蝦的產量,2021年產量超過 100 萬公噸(台灣養殖白蝦年產量僅8057公噸),出口量達84.2 萬公噸,產值超過50億美元,中國更是厄國白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為此雙方簽署「對蝦水產養殖生物安全合作協議」,不僅提升厄國白蝦養殖技術,還對穩定厄就業起到積極作用,2017年12月,中方將厄對蝦的進口關稅從5%降至2%,有利厄國白蝦輸中。唯,自2020年7月厄瓜多出口中國的白蝦,因被檢出病毒而面臨困難,除積極與中方溝通,加強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厄瓜多爾並承諾將遵守所有要求,保證健康的產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好品質的厄瓜多產品外,為尋找替代市場,厄瓜多政府乃計劃投資加工和生產適合美國和歐盟市場口味的蝦產品,2021年厄瓜多爾白蝦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達到18.4萬噸和19萬噸,比2020年分別成長54%和24%,對這兩個市場的出口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