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立場,要如何談大愛?再論「智子之心」停播爭議

2018-05-25 05:20

? 人氣

批判軍國主義的標準

回過頭來講,如果「智子之心」的劇情設計本身,能夠具有某種歷史的高度或批判性視野,那麼,是否有所謂美化日本的內容,就不會是重點,反而還能成為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重要論據。眾所周知的是,當初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宣稱要團結亞洲所有被西方帝國主義壓迫的殖民地,一起把白種人趕出去,實現亞洲人共存共榮的理想。然而,日軍所到之處,不但比西方白種人更壓迫亞洲鄰邦,更加殘暴,殺戮的更慘。日本戰敗的後果,是日本被美軍長期占領,中國大陸被蘇聯影響而赤化,第一島鏈和東南亞成為美蘇兩大西方白種人強權爭奪的戰場,生靈塗炭。冷戰結束後亞洲人之間更被美國人長期操弄,徹底分裂,一直到今天。從歷史的高度來看,大東亞共榮圈不但沒有帶來共存共榮,反而造成共辱共恥,理想與現實差距如此之大,這難道不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最大的批判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智子之心」中,女主角於18歲時不顧家人反對,成為一名隨軍護士,隨日軍到廣州及香港從事護理工作。如果導演願意採用這樣的視角,就算在劇情之初不斷出現美化日軍的相關劇情,女主角也受到感召和激勵。但劇情可以安排等她到了廣州後才逐漸發現事實不是這麼一回事,日本的軍事擴張,不但造成中國軍民的巨大死傷,引發激烈反抗,甚至連自己認識的人都可能因此喪命。這樣的差距,造成的震撼,迫使她開始對戰爭進行反思。如果是這樣的劇情,那就足以對日本產生批判,而非美化。

由於這樣的劇情設定是從戰時日本自己的主張來批判日本,是批判日本沒有實現當初的承諾,甚至是造成相反的結果。這比起單純站在中國抗戰史觀的視角批判日本,甚至還更具傷殺力。由於是從台灣人自己的角度,用日本人的標準來批判日本,這便沒有所謂媚日或親中的問題。況且,女主角投入醫護工作的熱情和對戰爭的反思,表現出高尚的人格品質,凸顯了台灣人在戰時的正面形象,這也同時滿足了當代台灣的政治正確和觀眾心理。事實上,這樣的立場,不但可以批判戰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更可以告訴目前國內外所有的霸權主義者,任何用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進行強制動員,並企圖使用暴力手段達到目的,日本帝國的下場便是榜樣。站在這樣的高度,不但有心人士會被震懾到不敢批評,識貨的人也會大力讚揚。大愛台只要自問,反對殖民壓迫和反對軍國主義,符不符合他們的標準?能否理直氣壯的告訴觀眾?

以關懷人類為核心的標準

如果不願意採取批判性的立場,認為太過政治化,那也沒關係。美國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針對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硫磺島戰役,分別拍攝美國人觀點的《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以及日本人觀點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這兩部片客觀寫實,沒有刻意的醜化或美化任何一方,主要是強調人類面臨戰爭時共同表現出來的無奈、渺小和偉大情操。不但表達對於不同歷史經歷的尊重,更透露出淡淡的反戰氣息。大愛台其實也可以如法炮製,「智子之心」是台灣人自願隨日軍到中國戰場擔任醫護工作的故事。但同一時期,也有不少台灣人如李友邦、吳思漢、林正亨等人,自願到中國大陸追隨國民政府抗戰,甚至是加入共產黨的都大有人在,為何不同時企畫這樣的一部作品呢? 劇中可以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以及人類面對戰爭時的渺小和人性光輝的展現。透過兩種不同的歷史經驗並陳,這樣平衡的視野,表現出對每個人在大時代下不同選擇的尊重,超越了媚日和反日的狹隘史觀,擺脫了統獨之爭的政治牽絆,不但在兩岸是創舉,恐怕也是獨步東亞。大愛台只要自問,這樣算不算擺脫了政治?以關懷人類為核心符不符合他們的標準? 能否理直氣壯的告訴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