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立場,要如何談大愛?再論「智子之心」停播爭議

2018-05-25 05:20

? 人氣

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播出兩集後,因為內容被批評美化日軍侵略而停播,作者認為,大愛台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立場。(YouTube)

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播出兩集後,因為內容被批評美化日軍侵略而停播,作者認為,大愛台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立場。(YouTube)

最近大愛電視台新戲「智子之心」播出兩集後,因為內容被批評美化日軍侵略,引起部分大陸網民不滿,國台辦發言人更出來表示反對,在台灣內部也引起爭論。大愛台隨即宣稱劇情內容「沒有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價值」,為了「避免引起社會爭議」決定停播,將該劇下架。然而,此舉不但引發更多爭議和批評,也出現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即便劇情有「媚日」的嫌疑,但電視台也不該自我審查而停播,這樣對演員和觀眾都不公平。況且,台灣社會既然自詡言論自由,劇情是否合適應該由觀眾決定,倘若內容確實失當,社會自有公評。更有人認為,該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每個人成長的歷史背景都不一樣,應該尊重不同的史觀,而不是以今非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評論各自的出發點不同,對象不同,但都有道理,卻也有各自的盲點,其中最大的盲點是對大愛台的批評。大愛台自動停播該劇或許不對,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根據報導,大愛台表示,「該劇部分畫面,確實有引起一些誤會跟爭議的可能,不是大愛台要製作的本質,決定不要播以免製造更多困擾」。大愛台歐經理更強調「大愛台真的不講政治,只是認為敘事手法上面可能造成誤解,既然有這種可能,不該去碰觸它」、「我們有看到一些網絡上的留言討論,不管是誰給我們的反饋,唯一考量的標淮是符不符合大愛台的標準」。大愛台這番言論看似言之成理,但這背後所反映的心態其實非常可議,有諸多缺失需要被檢討,值得深入分析。

歷史劇本身就是在講政治,大愛台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立場!

眾所周知的,台灣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分裂社會」。一方面,近代日本在東亞擴張的範圍非常廣,影響也大。有人在這其中成長、受益,因而認同日本,例如日本統治之下的部分台灣人。但也有更多人在日本帝國的擴張行動中深受其害、家破人亡,甚至是喪失尊嚴和性命。例如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以及參與抗戰的廣大中國人民,他們對於戰時日本的印象自然不會太好。另一方面,台灣社會近二十年來苦於國家認同分裂、陷於統獨對立、藍綠政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高度政治化。就連本來應該有客觀評判標準的公共政策,例如能源議題、食安問題,都可以有非常兩極的看法,更何況是涉及到個人生活經驗和主觀情感的歷史認知問題。如果牽扯到政治動機的話,事情還變會得更複雜。其中,有人想透過美化日本殖民來貶低國民黨的統治,主張台灣獨立的正當性。也有人會透過強調日本人的殘暴,殖民壓迫台灣人的黑歷史,以及國民政府對台灣的貢獻,表示要捍衛中華民國。這樣看來,該劇強調「真人真事」,不但不能平息爭議,反而會引起更加兩極的看法和批評。大愛台強調「大愛台真的不講政治」,殊不知,台灣社會早已高度泛政治化,幾乎無處不政治。這樣的說法,根本就是自欺欺人、鴕鳥心態,不敢面對問題。

簡言之,這是一個高度敏感,很難處理的議題,不能以播放偶像劇般的平常心來看待。大愛台如果要製作這類主題的歷史劇,應該在劇情內容上做出更細緻的安排,在不改變故事主軸的前提下,讓有爭議的劇情降到最低。如果不想這樣做,那也應該先想好一套應對爭議的合理說詞,而不是直接停播。用「敘事手法上面可能造成誤解」作為擋箭牌,這是一種事前考慮不周、事後不負責任的說法。大愛台這樣做,代表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缺乏心裡準備,底氣不夠。不但無法自我主張、也多方不討好,所以才會表現的進退失據。然而,既然這麼麻煩,是否乾脆從此自暴自棄,都播偶像劇就好了?

有立場才能引導觀眾、避免爭議

當然不是。就像上一段講的,如果該劇主軸再明確一點、劇情處理方面更加細膩,最重要的是,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問題,內容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那麼不但不會引起爭議,反而還會造成巨大反響。大愛台應該自問,他們想要向觀眾傳達什麼訊息?是一種帶有批判性的歷史觀,還是毫無重點的把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演完?畢竟,處處是重點,就等於沒重點。容易被有心人士各取所需、斷章取義的進行解釋。本想避免講政治,反而到處是弱點,容易被政治化。總之,歷史劇必須有立場,才能引導觀眾,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如果以電影《辛德勒名單》為例,根據報導,日前律師林智群在臉書表示,如果「智子之心」才播出兩集,就認定該劇美化日本侵略,那電影《辛德勒名單》講述德國人救猶太人,大概也是過度美化德國人而不應該上映。這樣的類比自然有道理,但他沒有深入分析的是,即便《辛德勒名單》中有拯救猶太人的劇情,但為何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該片是在美化納粹? 事實上,該片的主軸是透過辛德勒的故事來真實呈現納粹的殘暴,以及猶太人被屠殺的慘劇,目的是批判和反省這段歷史。正因為大部分的納粹軍人都殘忍無情,所以連辛德勒這樣一開始只想賺錢的投機商人,最後反而變成救世主。正因為納粹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辛德勒救了幾千人才顯得更加珍貴。如此,辛德勒的救人故事不但不會給觀眾美化納粹的印象,反而更加凸顯了納粹的可惡和猶太人的悲劇。

林智群還指出「所謂的史觀,本來就是各抒己見,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不是拿自己的歷史觀去審查別人,況且你的史觀也不一定對!」他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卻不夠深入。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史觀,但既然用來支撐史觀的論據,只是單一個人有限生命經驗中對歷史有限的理解,當面對不同的史觀以及個人敘事與歷史事實的差距時,也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檢驗。問題的關鍵是,必須先有清楚的立場,才有評判標準,既能自我主張,也不怕別人攻擊。在筆者看來,大愛台至少有三種符合他們標準的立場可以採用,而且可以講的理直氣壯。

批判軍國主義的標準

回過頭來講,如果「智子之心」的劇情設計本身,能夠具有某種歷史的高度或批判性視野,那麼,是否有所謂美化日本的內容,就不會是重點,反而還能成為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重要論據。眾所周知的是,當初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宣稱要團結亞洲所有被西方帝國主義壓迫的殖民地,一起把白種人趕出去,實現亞洲人共存共榮的理想。然而,日軍所到之處,不但比西方白種人更壓迫亞洲鄰邦,更加殘暴,殺戮的更慘。日本戰敗的後果,是日本被美軍長期占領,中國大陸被蘇聯影響而赤化,第一島鏈和東南亞成為美蘇兩大西方白種人強權爭奪的戰場,生靈塗炭。冷戰結束後亞洲人之間更被美國人長期操弄,徹底分裂,一直到今天。從歷史的高度來看,大東亞共榮圈不但沒有帶來共存共榮,反而造成共辱共恥,理想與現實差距如此之大,這難道不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最大的批判嗎?

在「智子之心」中,女主角於18歲時不顧家人反對,成為一名隨軍護士,隨日軍到廣州及香港從事護理工作。如果導演願意採用這樣的視角,就算在劇情之初不斷出現美化日軍的相關劇情,女主角也受到感召和激勵。但劇情可以安排等她到了廣州後才逐漸發現事實不是這麼一回事,日本的軍事擴張,不但造成中國軍民的巨大死傷,引發激烈反抗,甚至連自己認識的人都可能因此喪命。這樣的差距,造成的震撼,迫使她開始對戰爭進行反思。如果是這樣的劇情,那就足以對日本產生批判,而非美化。

由於這樣的劇情設定是從戰時日本自己的主張來批判日本,是批判日本沒有實現當初的承諾,甚至是造成相反的結果。這比起單純站在中國抗戰史觀的視角批判日本,甚至還更具傷殺力。由於是從台灣人自己的角度,用日本人的標準來批判日本,這便沒有所謂媚日或親中的問題。況且,女主角投入醫護工作的熱情和對戰爭的反思,表現出高尚的人格品質,凸顯了台灣人在戰時的正面形象,這也同時滿足了當代台灣的政治正確和觀眾心理。事實上,這樣的立場,不但可以批判戰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更可以告訴目前國內外所有的霸權主義者,任何用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進行強制動員,並企圖使用暴力手段達到目的,日本帝國的下場便是榜樣。站在這樣的高度,不但有心人士會被震懾到不敢批評,識貨的人也會大力讚揚。大愛台只要自問,反對殖民壓迫和反對軍國主義,符不符合他們的標準?能否理直氣壯的告訴觀眾?

以關懷人類為核心的標準

如果不願意採取批判性的立場,認為太過政治化,那也沒關係。美國導演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針對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硫磺島戰役,分別拍攝美國人觀點的《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以及日本人觀點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這兩部片客觀寫實,沒有刻意的醜化或美化任何一方,主要是強調人類面臨戰爭時共同表現出來的無奈、渺小和偉大情操。不但表達對於不同歷史經歷的尊重,更透露出淡淡的反戰氣息。大愛台其實也可以如法炮製,「智子之心」是台灣人自願隨日軍到中國戰場擔任醫護工作的故事。但同一時期,也有不少台灣人如李友邦、吳思漢、林正亨等人,自願到中國大陸追隨國民政府抗戰,甚至是加入共產黨的都大有人在,為何不同時企畫這樣的一部作品呢? 劇中可以著重在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以及人類面對戰爭時的渺小和人性光輝的展現。透過兩種不同的歷史經驗並陳,這樣平衡的視野,表現出對每個人在大時代下不同選擇的尊重,超越了媚日和反日的狹隘史觀,擺脫了統獨之爭的政治牽絆,不但在兩岸是創舉,恐怕也是獨步東亞。大愛台只要自問,這樣算不算擺脫了政治?以關懷人類為核心符不符合他們的標準? 能否理直氣壯的告訴觀眾?

和平反戰的標準

如果大愛台覺得這兩個方案太麻煩、成本太高,那麼不妨回到電視台當初創立的宗旨。既然名為大愛,理當追求一種超越政治藩籬、針對全人類的普世性關懷。劇情雖然從女主角替日軍進行醫療護理工作開始,但這並不妨礙將後續的劇情發展成醫療無國界的訴求、和平反戰的思想,例如加入女主角冒著生命危險暗中救助受傷中國軍人的劇情。大愛既然宣稱是非營利的電視台,不妨站穩腳根、回到初心,也就不會被迫捲入各種政治正確和利害關係中,因而憂讒畏譏、患得患失了。只要自問,和平反戰符不符合他們的標準? 能否理直氣壯的告訴觀眾?

停播之後? 然後呢? 有立場方能抵擋爭議、超越政治。

如前述,台灣社會已經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社會,幾乎所有公共議題都泛政治化,影響所及甚至波及影劇、藝文活動。近年來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兩岸關係每況愈下,為台灣社會的政治化增添了新的變數,更加敏感、也更加困難。大愛電視台在這種社會氛圍下,還願意嘗試播放這樣的歷史劇,令人佩服、值得鼓勵。然而,愛之深、責之切,大愛台先是考慮欠周,後又處置失當,面對爭議,只想以停播止議。試問,即使暫時度過這次風波,除非大愛台從此不再碰有爭議性的社會、歷史議題。否則,天曉得哪一天某個他們自以為沒有問題的劇情再度被政治化?到時候還要再停播嗎?躲得了一時,能躲得了永遠嗎?

大愛台強調他們的節目是為了「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然而,一昧的退讓、閃避政治、缺乏立場,是讓這個社會更祥和?還是爭鬥的更兇呢?是讓人心更淨化?

還是更混濁呢?

大愛台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幾乎所有的議題,只要牽涉到兩岸問題和近代歷史,都很容易引起爭議,都有可能被政治化。與其整天想著怎麼不碰政治、保持中立,還不如提高視野、站穩立場,想辦法將劇情細膩化,正面迎戰,試圖超越政治,教育觀眾,這可能才是最好的辦法。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愛台既然秉持著宗教精神而創立,就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捨己度人,拯救被政治所困的芸芸眾生,這難道不是佛法的精神? 無怪乎,當今台灣社會各種佛教團體雖然異常的昌盛,但佛法的精神卻已經空前的衰敗了。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