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賢、郭岱君專文:太平洋戰爭─日本死中求存的絕境策略

2022-06-08 05:50

? 人氣

出於上述想法,日本陸、海軍不約而同地開始研判南進戰略的可行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進駐法屬印支北部激化日美矛盾

1940 年 6 月 22 日,法國對德投降,希特勒隨即發動對英國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德軍迅速席捲北歐、西歐,掠得巨大的財富,英、法、 荷等國均無暇東顧。正陷入中國戰略泥沼的日本陸軍認為這是個南進的絕佳機會,「生怕誤了這班車」。

……雖然對南進的策略不盡相同,但陸、海軍一致認為,首先應進駐北法印(法屬印度支那,也就是越南),因為此舉不至於激怒英美, 不但能切斷國民政府的外援路線,同時還能鞏固南方陣地。

希特勒(Adolf Hitler),攝於1931年12月5日,慕尼黑(AP)
希特勒(Adolf Hitler)。(AP)

……9 月 5 日……日軍飛機大砲橫闖直入,法屬印支當局提出抗議,日軍置之不理,同時實施大規模武裝攻擊,23 日,日軍攻進諒山與同登地區,法軍投降。26 日,西村琢磨少將所率印支派遣軍在海防港強行登陸。日軍占領越南重鎮河內與海防,占領了整個法屬印支,也徹底切斷中國經滇越鐵路的對外交通。

……美國不滿日本強行進駐法屬印支以及英國封鎖滇緬路的行為,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在 7 月 18 日舉行記者會,公開反對封鎖滇緬路;幾天後,7 月 25 日,華盛頓向國民政府提供 2 千 5 百萬美元的貸款, 並在次日宣布對日本實施廢鋼鐵的禁運。美國先前已數次口頭呼籲日本尊重他國主權完整,要日本退出中國,東京大多不予理會,但廢鋼鐵禁運對戰略資源缺乏的島國日本影響頗重,日美矛盾開始激化。

對華政略失敗,轉入長期持久戰

在中國戰場方面,因為要南進,日軍急於和重慶國民政府談和,以便拔出深陷於中國戰場的泥足,用兵南亞。因此,陸軍自 1939 年 10 月開始積極進行對重慶和談的「桐工作」,但陷入困境,和談無果。

……事實上,抗戰期間日本對國民政府的誘降與和談未曾停止過,特別是占領武漢後,國民政府堅不投降,退到四川,繼續持久戰。日軍深入中國內部,補給線拉長,而日本資源有限,難以為繼,不得不把戰略由「速戰」調整為「相持」,同時積極推動議和,希望盡早結束對華戰爭。

當時日本內閣、軍部、情報部門、還有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都試圖推動和議,「桐工作」就是陸軍推動與重慶議和的舉措。但是,「桐工作」不但沒結果,反而看起來更像是重慶方面的情報策略工作;日方後來發現和他們交涉的「宋子良」亦非本人,重慶方面其實是藉此探測陸軍情報,並阻擋汪精衛政權的成立。

日本陸軍在這次和談中被重慶方面擺了一道,失望氣憤之餘,對藉由和談盡早結束侵華戰爭的可能性也陷於絕望,不得不把對華方針從「盡早結束戰爭」轉為「長期持久戰」。因此,陸軍對南進更為急切,因為南進不僅能切斷蔣介石外援的路線,而且,為應付長期持久戰,也亟需南亞的資源。……侵華戰爭看不到解決的希望,日本陸海軍更堅決相信,唯有通過南進才能謀求新出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