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環境下看中國的減排 德籍華人學者:在應對氣候變遷上,中俄不一樣

2022-04-24 15:10

? 人氣

這一點,如果看一下電動汽車以及太陽能和風能在中國的發展,便能了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年的全球電動車產量為399萬輛。中國佔總數的57.4%,歐洲和美國分別佔22%和12%,而日本僅佔0.9%。2021年中國出口近50萬輛電動汽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中國對歐洲的電動車出口增長了五倍,達到23萬輛,也就是說,該地區吸收了中國電動車出口總量的一半,中國對歐洲的綠色交通在做出貢獻 。當然,這裡也必須提及的是,在出口的近50萬台設備中,有超過10萬台似乎來自特斯拉的上海工廠。 但有一點是無可非議的,是中國推動了全球電動汽車的傳播和興旺。

而中國發展電動撤並非完全靠著自己的研發能力。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和其電池定為戰略產業,采取了多項措施來培育本土產業,其中一項措施於2011年執行。它要求希望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將關鍵技術轉讓給當地公司。這樣,使得中方比較快地掌握了必要的技術和技能。 比亞迪、上汽集團等8家中國品牌佔2021年全球新能源總銷量的28.23%,可以說中國撐起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半邊天。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特斯拉居首比亞迪第二。

在風能和光能方面,中國也是采用了類似的手法,獲取了西方的技術,加之政府相當一段時間對此行業的補助,使其達到全球第一的規模。 從全球層面看,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31%)、風能(29%)、地熱(19%)和水力(31%)的能源生產國。中國風電並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至2021年,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 光伏發電並網裝機容量也是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而中國在太陽能和風能設備制造的產能,決定它能為全球的綠色能源做出可觀的貢獻。在歐盟棄用俄羅斯燃料之際,中國清潔能源巨頭正有點巴不得成為世界上低碳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而事實也正是這樣。譬如在2021年,中國產的近40%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到了歐洲。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極端天氣,野火(AP)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極端天氣,野火(AP)

保住經濟發展的底線

然而,北京對處理自己國內的能源安全與實現全球的氣候目標遠非大公無私的。中國的綠色經濟都是以不影響自己的能源安全為前提的。幾十年來,中國努力地保住自己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即相對低價能源、材料和技術工人以及便利的基礎設施,從而吸引西方資本和擴大生產。目前其他能源還很難取代煤 (佔第一能源的60%),尤其在發電領域。

去年出現的不少城市的電源短缺的災難,就是因為習近平對能源調配的無知和盲目減碳造成的。雖然2021年是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後的第一年,但因為制造業和經濟繼續增長,民眾生活電力需求繼續大增,加之國際能源價格上升,中國國內電力短缺一度嚴重。為了保住經濟發展這一底線,北京放開了此前對煤炭開採和火力發電的很多限制,煤炭消費量大幅回升,幾乎接近2013年的峰值。 用習近平的話來說,就是「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