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台灣最寶貴的軍事資產」!經濟學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給台灣這些教訓

2022-04-21 18:54

? 人氣

2022年4月17日,哈爾基夫攻防戰中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2022年4月17日,哈爾基夫攻防戰中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當習近平每天早上拉開窗簾,他們就會看到台灣、美國及其盟友團結一致,他只能告訴他自己『今天不是侵略的日子』」、「我們在冷戰期間已經執行了40年的威懾戰略,這可能就是勝利的模樣」。

美軍退役上將戴維森(Adm. Philip Davidson)/《經濟學人》

隨著烏克蘭戰爭的進展,加上習近平統一台灣的野望未改,讓台灣與台灣海峽也成為另一個世人關注的潛在衝突點。《經濟學人》在20日發自台北、東京與華府的文章指出,由於中俄兩國宣稱「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台灣人擔心他們將會成為下一個犧牲品,台北一家書店(編按:左轉有書)上周已經開始討論「如果台灣發生戰爭,我們該做什麼才能活下來」,包括如何自衛、互助以及包紮傷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這場座談會主講人之一的徐子涵說,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這類工作坊在台灣日益受到歡迎,「不過一年之前,大多數人都不認為我們這一代會看到戰爭,但烏克蘭讓所有人理解到:戰爭就在這裡」。他認為這是打倒失敗主義的罕見機會,「我們聚焦在優先保護你自己、你的家人與你的社群,我們的培力活動讓參與者可以自己做點什麼」。

左轉有書舉辦的「民防搞什麼」座談會。(翻攝臉書)
左轉有書舉辦的「民防搞什麼」座談會。(翻攝臉書)

《經濟學人》指出,台灣對中國入侵的擔憂其實早從1949年就已經開始,中國的國民黨政權當時在內戰中輸給了共產黨,並且流亡到台灣。台海兩岸的政治實體都宣稱自己才是中國的合法政權,雖然明確的台灣認同逐漸成形,但是台灣還是以中華民國自稱、不敢宣佈獨立。《經濟學人》認為,這固然是擔心中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侵略,但也讓台灣陷入一種不確定狀態:一個生氣蓬勃的民主政體、而且還是全球最重要的先進半導體供應者,卻僅與14個國家有正式外交關係。

幾十年過去,台灣已從原先反攻大陸的幻夢中醒來,如今卻又陷入日益加深的絕望情緒—許多台灣人認為單靠自己,根本無法擊退中國入侵。《經濟學人》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相對GDP的比例,從1990年的5.2%下降到2000年的1.9%(今年可能會回升到2.1%)。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估算,如果將兩岸軍費都換算成美元,中國的國防預算可達台灣的20倍。

「八六海戰」的失敗,象徵蔣介石反攻大陸徹底夢碎。(圖/百度百科)
「八六海戰」的失敗,象徵蔣介石反攻大陸徹底夢碎。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國防支出在台灣是一件不受歡迎的事,一部分原因是過去40年的戒嚴統治(不過台灣已在1987年解嚴)。台灣的軍隊規模一直在縮小,原來的義務役大軍則讓位給一支全志願役的部隊。義務役現在只剩下4個月役期,而且被認為是浪費時間、能躲就躲。徐子涵諷刺地說,台灣步兵的最強戰技就是割草、粉刷牆壁、還有做假資料。部分台灣人曾經認為,兩岸的貿易關係可以阻止中國動武,但習近平的侵略野望已經驅散了這個幻想。在大多數情況下,台灣可說是在美國的庇蔭之下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