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環境下看中國的減排 德籍華人學者:在應對氣候變遷上,中俄不一樣

2022-04-24 15:10

? 人氣

中國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正確評價中國在今後全球氣候政治的作用,我們需要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轉變做一個簡要的歷史回顧。從90年代初到今天,中國已經見證了從對全球氣候辯論的嚴重敵意,然後到處理氣候問題的機會主義方法,再到積極主動、雄心勃勃的計劃和行動的轉變。可以說,中國在設計其氣候政策時,並不是直接出於將溫度控制在2.0或1.5度以下的目的,換言之,人類福祉不是中國政府的終極目標,而是中國的經濟本身。相反,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成功地、成熟地將氣候政治與商業相結合的國家,也許從結果來看,這並不完全是錯誤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中國要做的功課還很多。2021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這比較像丹麥等國家現在50%以上的電力都來自風能和太陽能,那要差遠了。

中國的目標是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60年,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80%以上。按照中國智庫的估計,在未來30年內,如果中國要實現2060年前的碳中和,必須投資相當於75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其2020年國家產出的5倍。中國的能源強度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歐盟成員國平均水平的2.7倍。 中國 必須在工業、交通、建築和電力等部門完成一系列技術突破,以實現其氣候目標,特別是碳中和目標。

與此同時,中國必須急迫地進行能源制度的改革。所有以碳中和為目標的能源技術都以電力為基礎。但是,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電力系統和實現其脫碳目標所需的那個系統距離很大。這就需要改革。譬如說輸電和電網系統的運營以及電力定價的改革。

中國經濟,上海國際車展也可見到許多中國汽車身影,圖為吉利汽車的新款電動車。(美聯社)
中國經濟,上海國際車展也可見到許多中國汽車身影,圖為吉利汽車的新款電動車。(美聯社)

作為歐盟能做什麼呢?

總之,沒有中國的快速和有力的減碳,世界就無法達到1.5C目標。 對此,作為歐盟能做什麼呢? 首先,歐盟不少機構跟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事務上都有不同的合作,那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歐盟能在1-2年時間內,能給中國演示,即一方面能實現脫俄,另一方面又能在綠色能源技術上有明顯突破和進步,這將對中國有著很大的鼓勵和刺激。

綠色經濟並非民主制度的專有。從習近平的言論來看,他比他之前的任何幾屆前任都重視綠色經濟。不管是歷史的原因還是中共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中國已經成了當今氣候問題的主要源頭,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從中國在電動車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獲得的成就來看,我們也能預料,它同時也是全球氣候變暖的解決方案之一。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