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與街道記憶─重描臺北赤峰街:《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選摘(2)

2022-04-16 05:10

? 人氣

的確,依照李日章的描述,主要是在他小學階段,也就是大約1946至1952年這段期間。這個階段,除了建築物維持原有的土洋混雜外,這群居民與其家庭成員所展現的生活內容,或許可以視為在臺北尚未浮現大量城鄉移民,以及產業型態尚未全面工業化轉型的歷史階段,臺北城市生活與居民組成的生活樣態。在與黑手產業與打鐵產業發展的同時,雖然逐漸有外來者隨著產業發展移入,但原居民的生活樣態,似乎也可以從社會版的新聞中找到線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聞報導與再現空間:性別與階級視角

本文從《聯合報》的全文資料庫,以「赤峰街」為關鍵字所搜尋到的相關新聞。從最初聯合報1951年9月16日創刊,最早一筆資料出現於10月7日,大量資料多為社會新聞。迄於2018年2月22日,得到895筆新聞資料。

綜覽這些報導,除了許多市政建設,如道路拓寬、拆除違建、興建下水道等等之外,其他以社會事件新聞偏多。由此概覽性的印象,對赤峰街的城市景觀與生活記憶,拼湊出來的是充滿各類「偏見」與社會想像的負面空間。舉凡養女,賣(養)女為娼、開設賭場、開空頭支票、縱火、情殺、婚外情同居、未婚懷孕、酒家女、外遇殺夫/妻、地下工廠、釀私酒、(黑道)販毒地盤、債務糾紛殺人等等。考量篇幅因素,並且希望能夠拼湊出較為早期的、相對較為陌生的街區地景,因此,選擇分析的報紙年分較早。此外,在諸多相關的社會事件與在地地景的子題中,選擇性產業與女性生活處境,以及與在地黑手產業歷史樣貌兩個主題來討論。除了企圖探索較為早期的街區居住地景,以及挖掘產業變化外,透過較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性/別社會情境,藉此透鏡,以期拼湊出反映在赤峰街地景中,不同省籍、階級、產業別、性別、性傾向、情欲等社會關係所再現的空間。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立體書封。(典藏藝術)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立體書封。(典藏藝術)

*作者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典藏藝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