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在野「大合作」開創台灣新局

2015-03-02 05:30

? 人氣

「公民組合」分進合擊,各自組黨。(資料照/余志偉攝)

「公民組合」分進合擊,各自組黨。(資料照/余志偉攝)

馬英九「鬥王批朱」,擴大黨內惡鬥,使國民黨不只不能重整旗鼓,還需面對本黨總統的「一人亂國」、「一人毀黨」。而換黨執政的六都進行體檢,北市、桃園、台中都發現「為花錢而花錢」(搾乾人民納稅錢)、官商勾結、規避議會監督、「合法化掩護非法」的貪腐亂象。人民不是笨蛋,當人民普遍看清國民黨統治真相後,「大崩壞」已難避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正在出現。其中國會的政黨輪替尤其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黨在國會「完全執政」,從未政黨輪替,是台灣民主政治的世界奇蹟。因為國民黨有不當黨產,有買票機制暢行無阻,有因此產生的「多數國會」,以及利用國會多數通過種種阻礙在野競爭的法令(國會立法竟以壓制人民權利、限制反對黨公平競爭為目的,這是獨裁而非民主社會的特質),再加上以往人民只注意「藍綠對抗」而不注意「公平競爭」,即使總統曾換黨做過,國會也一直是國民黨或泛藍天下。要政黨輪替,不打破國會「完全執政」,讓國民黨由國會多數變真正少數,即使總統由他黨或無黨人士當選,也不算真正輪替。


而打破國民黨國會「完全執政」,需要在野「大合作」,開創國會新局,以國會新局來開創台灣新局。沒有在野大合作,縱然有意取代國民黨的各黨或公民團體群雄並起,也可能自相削弱,最後贏得多數選票,卻無法贏得多數席次。大家千萬不要忘掉,台灣保守拒變的人還是很多,國民黨再差都有四成選票(基本盤加上影響票。他們現在失去的只是中間選票),他們在2016絕對會傾巢而出,集中選票,和公民社會「各路人馬」乾坤一搏。


公民社會不是一路人馬而是「各路人馬」,這是台灣今日主流民意的難題。民進黨沒有取代國民黨的勢力及支持度,因為一個意識形態(台獨)政黨本來就不可能是多數,多數黨一定是維持現狀的政黨。李登輝時代及馬英九第一任期的國民黨都主張維持現狀,因此代表主流民意。現在公民社會的主權在民及公民參與已躍升主流民意,可惜缺乏具代表性的單一政黨,民進黨及其他第三勢力各自代表主流民意。也就是說,主流民意現今在政治上是分散的,是看起來人多勢眾而實際上各自為政的。


如何解決這難題?第一是要確立拉下國民黨眾多立委,而不只是拉下「國民黨不過半」的七至十席。換言之,國民黨不過半不是目標,民進黨過半更不是目標。如果民進黨見獵心喜,以為自己可以取代國民黨,不協助其他第三勢力出頭,結果一定是助成國民黨繼續過半。和國民黨一樣不得多數民心的民進黨,只有學習賴清德式的「成功不必在我」,讓公民社會總席次安全過半,才是讓國民黨不過半甚至大敗的最高法門。而國民黨大敗,相對就是在野力量的大勝,也是全國第二大黨民進黨的大勝。


第二是民進黨要確立本黨「艱困選區」優先禮讓第三勢力參選,而不是讓本黨搶出頭的人先和第三勢力比民調。既然你本來就選不上,何不禮讓他人,更顯誠意?只要「楚弓楚得」,就是楚人獲勝。謝長廷說得好:「第三勢力政黨已成立,民進黨要有因應對策。既然蔡英文選總統已勢在必得,就應從大戰略考量,以開放態度爭取在野合作,這樣民進黨選總統會比較好選。」民進黨甚至不必採取柯文哲模式,比完民調再禮讓,而該採用「協調禮讓」(例如禮讓弱勢代言者及社會正義代表性足夠者,這些正是民進黨現今最需結合的人才),讓對方欠你一份情,才最正確,也最符合「強者以對同盟者示弱成就其更強」原則。


其次是第三勢力要以國民黨優勢選區為參選標的,替整個公民團體「開疆拓土」,讓公民社會理念遍地開花。同時第三勢力政黨要像早期民進黨,廣結善緣(不只要與黨友互相結盟、攻守互助,還要最好像綠黨,修改黨章,容許黨員兼有其他性質相近政黨的黨籍),並且先問耕耘,再問收穫。淑世救世的熱情已由太陽花學運點燃,成為社會楷模,第三勢力只要抱着這種精神,持續不懈,未來的台灣一定是屬於他們的。


公民組黨運動重要推動者黃國昌近日說:「台灣新世代站出來,希望能改革國會。過去一段時間,台灣社會要求各種改革、居住正義等,非常有想法,國會卻像一灘死水。若要徹底改變,要從變革國會開始。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新世代站出來參選立委,都沒有柿子挑軟的吃,不是出身世家,也沒有財團金主支持。或許有人認為,政治素人適合參政嗎?但大家只要思考,過去幾年,我們把政治交給那些世襲政治世家或地方派系,國會發生多少荒腔走板事件,我們就可了解,他們不會造成台灣進步。」


黃國昌的話也是所有公民組黨運動者的共同心聲。他們是台灣進步的新希望,如同卅年前民進黨創黨的一代。他們不是民進黨的競爭者,而是改革的新動力。在野改革力量唯有「大合作」,才能開創國會新局,開創台灣新局。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