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彭百顯觀點:網路言論自由應共同成長而非對抗

2022-04-07 05:50

? 人氣

雖然,我們信任也推崇臉書成立監察會,我們也願意基於人性的多面思考,而率直指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萬一,臉書對以上的問題早已知悉,僅是安排監察會處理「檯面上」的內容問題;而另有地下指揮系統、依據特定原因、處置特定內容、甚至如「劍橋事件」促成特定結果。

依據監察會成立的第一目標:「獨立自主」,監察會是否應主動對臉書提出糾正?

如果監察會只是臉書在形象上的遮蓋,依據您過去在公共事務投入的熱誠與貢獻,相信您一定會在監察會的會議上吹哨。

可惜,經過8度協商說明與改變會談時間,陳教授最終沒有同意。

平台因使用者,付出人頭與流量

今天又是言論自由日,期望今年繼續再努力,促成「政府、人民、平台」3邊共同展現維護言論自由的具體行動,既然邀請臉書溝通方案一直不能成功,可能必須考慮:號召轉移平台、邀請行政介入、邀請立法公聽、以及最迫不得已的社會運動。

台灣是臉書全球用戶黏著度最高的區域,但自2018年後已見鬆動,如果臉書未能體察民情,過幾年可能發生大洗牌。如果能夠有溝通交流,對臉書自身的發展,應首先有極大幫助。

或許有人誤以為臉書是免費的,不能過問,則是忽略了「網路虛擬時代的商業模式」。臉書並非免費,因為使用者付出了「人頭與流量」以及吸引網友來互動的流量,這是臉書主要廣告收入的基礎,也是使用者付的虛擬費用。同理,作者花了知識、經驗、時間所寫的貼文,也是費用,如果原因不明消失,也等於付費而沒有到貨。

臉書。(AP)
臉書並非免費,因為使用者付出了「人頭與流量」以及吸引網友來互動的流量,這是臉書主要廣告收入的基礎,也是使用者付的虛擬費用。(美聯社)

根據網路市場調查,台灣是臉書使用量最密集地區,但不可諱言,近年多因言論限制問題,已逐漸下降。

平台如果將使用者視為被自己管制的下等人,將無法排除發生第次#DeleteFacebook運動,而使最後的忠誠者永遠離開臉書。還記得Myspace嗎?臉書之前最大的社交媒體。還記得Yahoo嗎?世界上曾經最興旺賺錢的平台。但人類使用行為S型曲線告訴我們,逐漸失去使用者後,會在一夕倒下。

不因可不消費,就可以不透明

言論自由是憲法所保障人民最基本的權力,平台是否能夠不經由司法程序,主觀的限制特定言論,甚至處罰使用者者?如果平台本身不能自律自制,可能也必須推動法律上的規範。

本文作者之吳統雄,正是40年前消費者運動、消保法立法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第一筆基金的勸募者。在勸募時也被問到:「你不買,不就沒有問題?」消費品面對的不是特定個人,而是全體人民,消費品所具有的潛在危險,不能因為有些消費者不知情,就可以不透明、不面對。經過多年努力,相信現在大眾對實體商品都有了認知,譬如食品有益營養,但必須揭露其成分,避免其也可能有害健康的影響。公權力也介入而有了保護消費者的機關,主動協助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的民眾。

迎接社會變遷發展,我們也必須擴大保護範圍,納入監督像臉書這樣的虛擬服務型商品,是協助平台與使用者共同成長、兩利之舉。

「當言言遇到加加:唐鳳與全彩對話」活動有個罕見的結尾,所有與會者共同唱一首歌,因為既然要會談、就是要溝通、要互助、要歡喜、要求同存異!

這首歌名為〈偶然〉,最後1句是:天涯海角不能忘記、我們的小約定!

台灣人民已經約定我們要言論自由,我們永不能忘記!

*作者吳統雄為大學退休教師,前新聞公共服務金鼎獎得主
*作者彭百顯為國展基金會董事長,前民進黨立法委員、縣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