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觀點:美國圍堵不了「中國製造」崛起

2018-04-15 06:20

? 人氣

但美國想圍堵「中國製造」崛起,並不如想像容易。例如指控中國侵權,不管是竊取商業機密或盜版猖獗,都必須舉證訴訟,才能斷定是非和估算賠償金額,但搜證查核顯然並非易事。另如指控中國強迫外企「以技術轉移換取市場進入」,誠如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經濟學家貝普帝斯特(Simon Baptist)所言:「罪魁禍首其實也包括美國公司本身,許多公司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寧可透過合資企業『自願』移轉技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例如美國IBM,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中關村成立研究院,是IBM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的第一個研究中心,專研系統和網路、信息管理和協作、分佈式計算等等。美國微軟也迅速跟進,1998年在北京成立亞洲研究院,專研使用者界面、網路與無線通訊、訊息處理技術等等。兩家最有代表性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不約而同主動選擇中國當作亞洲研發中心,顯然具有就近取材和進入市場的雙重考量,既非中國政府強迫使然,也非美國政府所能阻止。畢竟,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全球競爭熱點,美企如果拒絕進入,只會拱手把機會讓給日本或歐洲對手。

更關鍵的是,即使美國訴諸高科技出口管制的瓦森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禁止美企出售先進技術給中國,也無法阻止中國引進其他國家技術。以美國亞洲最大盟友日本為例,儘管近年日中關係惡化,日本始終對華採取「政經分離」,政治交惡並未導致經貿交流中斷。例如2012年8月,中國曾在20多個城市爆發保釣反日遊行,表面上高喊抵制日貨,實際上卻繼續進口日本高端零組件,日商也樂於持續供應。

與中國政治交惡的日本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與中國毫無瓜葛的歐洲,更不可能無限上綱跟進美國要求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正如《環球時報》4月4日社評所言:「美國要讓所有國家都聽它的,讓各國把美國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以美國最在意的半導體為例,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美國占4家,日本5家,荷蘭1家,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高達434億美元,光是中國就占比一半以上,最大進口始終以日商為主。即使是全球處理器大廠美商英特爾,也在2014年9月率先以15億美元投資中國展訊母公司清華紫光,持股比例高達20%。荷商ASML專精EUV光刻機,原本在美國壓力下禁止出口中國,最後也在2017年6月宣布與上海集成電路研究開發中心(ICRD)簽署合作協議,設立工程師培訓中心。另如生產半導體芯片共需19種材料,日商在14種材料占有過半優勢,也長期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大進口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