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翰觀點:「德國模式」失靈?揮別梅克爾時代面對四項新挑戰

2022-03-12 07:00

? 人氣

1、更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將廢除燃煤的時限提前至2030年,全力擴張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實現到2030年綠能發電占比80%的目標。具體措施如強制規定新建物安裝太陽能發電板、2030年太陽能板裝設數增加3倍、保留公有土地面積2%給陸上風力發電、明確提出當地環境保護與興建風力機組衝突時,以後者為優先的原則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以國家補助為工具,全力發展電動車,目標是2030年讓1,500萬輛電動車上路,並且將德國打造成電動車的世界龍頭。

3、通過高額減稅等手段獎勵碳中和與數位化的新創投資,並大幅簡化行政程序、加速規劃與審批流程、增加數位行政人力。此外亦特別強化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的角色,鼓勵私有資本投入高科技新創。

4、擴大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數位人才培訓方面的公共投資,以期同時實現數位化與綠色轉型。

德國產業界普遍肯定新政府的施政重點,但也批評具體政策細節仍不明確,目前政策宣示的意涵仍大於實際意義。此外,新政府對於中國市場的兩難問題,立場也仍然模稜兩可。總理蕭茲傾向延續對中緩和的梅克爾路線,但執政夥伴綠黨與自民黨皆傾向強硬,亦有可能考慮利用2021年擱置之《歐中全面投資協定》(CAI),作為重新談判的工具來施壓中國。

整體而言,我們應可期待2022年的德國能開出與梅克爾時期不同的經濟路線,儘管這仍有待後續觀察。

*本文作者為國際新聞評論專欄作家、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院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