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經濟制裁8年,普京依舊入侵烏克蘭:《紐時》與《經濟學人》談「美國的經濟制裁還有用嗎」?

2022-02-24 09:22

? 人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下令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希望阻止普京對烏克蘭的進一步侵略。8年來,美國官員宣稱這些阻止克里姆林宮下令繼續擴張,將俄國與親俄勢力留在了克里米亞半島與叛離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2022年2月21日,普京卻正式承認了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的國家地位、甚至對其派遣「維和部隊」,這場俄烏巨變讓8年前曾是歐巴馬副手的拜登,隨即在白宮宣佈制裁,並強調範圍遠超過「2014年美國及其盟友的措施,並隨時依據俄方的做法調整制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拜登的回應也引出一個問題,經濟制裁還能阻止克里姆林宮的野心嗎?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美方也針對過去8年的制裁狀況調整作法,但普京多年來一直設法將俄羅斯1.5兆美元的經濟規模更加孤立,以求降低遭遇制裁時的直接衝擊。普京上週也對俄媒強調,面對西方的「非法」制裁,俄羅斯已經變得更加自給自足,並稱「提高我們的經濟主權至關重要」。分析人士也認為,普京與其政治心腹及合作夥伴,可能也不會因為新的制裁承受多少痛苦。

《紐約時報》認為,儘管美方官員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上一再宣稱「制裁將對俄羅斯造成嚴重後果」,既然普京決定進一步對烏克蘭用兵,這意味著他已經得出「能夠忍受新制裁」的結論。如果俄方真的不為所動,拜登政府勢必得祭出讓一般俄羅斯公民也感到痛苦的最嚴厲制裁,或者採取經濟制裁以外的對策,比方說像烏克蘭提供更多的軍事援助。但這麼做有其極限,因為拜登已經言明「不會派軍保衛烏克蘭」。

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的雕像與教堂(AP)
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的雕像與教堂(AP)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的亞太計畫俄羅斯主持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表示,普京身邊的強硬民族主義者都上了美國財政部的制裁清單,他們及其家人餘生都不再能與美國或歐洲存在任何實質聯繫。加布耶夫說,這些人在當今俄羅斯都是有頭有臉,但今後他們只能在俄羅斯作威作福、自己與世隔絕。不過這些人大多也相信普京的那套說詞:「俄國遭受制裁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美國就是看不得我們好。」

美國22日宣布的制裁對象,還包括普京政府高官的兒子、以及兩家國有銀行,並且進一步限制俄羅斯通過發行主權債籌集資金的能力。不過《紐約時報》分析,這些作法恐怕難讓克里姆林宮有感,因為這兩家銀行都只是政策機構,並不負責零售業務。拜登21日晚間也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公民與俄羅斯支持的烏東地區進行任何商業往來,否則將遭受制裁。除了美國之外,英國22日也凍結五家俄羅斯銀行的資產,並對3名俄羅斯億萬富豪、部分俄國議員實施制裁;德國政府則宣佈「北溪二號」天然氣輸氣管暫停啟用。

從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輸氣管(AP)
從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輸氣管(AP)

《紐約時報》指出,當俄羅斯的經濟因為制裁出現嚴重問題,確實可能衝擊普京對國家的控制能力,但許多分析家都懷疑,歐美國家是否真能拿出經濟制裁的殺手鐧?上述制裁的內容看起來與過去的作法差異不大,一些專家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痛點是切斷該國頂級銀行與非俄羅斯實體的交易

,這些頂級金融機構包括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和俄羅斯外貿銀行(VTB),俄羅斯可能引此發生金融恐慌,甚至引發股市崩盤、嚴重通膨,如此一來不只是跟普京合作的億萬富豪遭殃,連俄國的中產階級與低收入家庭都會受害。影響所及,俄羅斯的能源企業連外國的貨款都收不到。

歐巴馬時代曾在國務院負責經濟制裁事務的愛德華·費許曼(Edward Fishman)表示,拜登政府目前作法的最大意義在於「鳴槍示警」,接下來將會是「把俄羅斯其他主要銀行逐出美國金融體系」,拜登政府這是給普京一個下台階的機會。不過如果最嚴厲的經濟制裁真的有效,為什麼拜登政府不「一次到位」?《紐約時報》分析,西方國家難免還是擔憂俄國經濟崩潰,終將反噬歐美本身的經濟。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訪問學者瑪麗亞·斯內戈瓦亞 (Maria Snegovaya) 也說,如果美國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將對全球市場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由俄羅斯直通德國的「北溪二號」( Nord Stream 2)天然氣輸氣管引發地緣政治爭議(AP)
由俄羅斯直通德國的「北溪二號」( Nord Stream 2)天然氣輸氣管引發地緣政治爭議(AP)

眾所周知,俄羅斯靠著天然氣的能源出口賺得盆滿缽滿。那麼只需切斷利潤豐厚的能源出口,自然能扼殺俄羅斯經濟的真正命脈。但專家也表示,要是把腦筋動到俄羅斯得能源出口上,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在全球高通膨時期上漲,拜登和其他世界領導人自己的政治地位都將岌岌可危。《紐約時報》也說,目前還沒有任何西方官員提議此事。另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上漲自然也豐厚了俄羅斯的家底,加上俄羅斯的債務與2014年相比來得更低,甚至以63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名列全球第四,讓克里姆林宮更有底氣跟西方世界玩下去。

《紐約時報》甚至指出,某些的俄羅斯國有企業與民間企業反而因為美方制裁而「受益」,因為克里姆林宮以俄羅斯與非西方產品替代西方進口產品的政策,其實提高了這些企業的利潤,甚至連普京的盟友及其家人都因而獲利。加布耶夫指出,俄國的農業部長德米特里·帕特魯舍夫(Dmitry Patrushev)就是一例,他的家庭就因為新的農業政策變得更加富有。加上中國政府近年一直在加強中俄關係,普京在今年冬奧開幕時造訪北京,就與習近平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天然氣購買契約,即便美國下令停止對俄出口高科技產品,中國公司也可以填補部分供應鏈缺口。

此外,《經濟學人》也質疑「西方的經濟制裁能否阻止俄國的19萬大軍」?《經濟學人》指出,除了目前的經濟制裁應該還不算西方所承諾的「大規模回應」(massive response),究竟俄軍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入侵」(拜登與西方世界領袖一直試圖阻止的事),其實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當然,拜登22日已將俄國的「維和部隊」開進頓巴斯稱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開端」,但西方國家一方面又想展示回應侵略的決心,一方面又要保留外交解決的空間,因此在「大規模回應」的力道上有所保留。

《經濟學人》指出,西方世界對普京決策的回應,相當程度取決於「承認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本身就是近日行動的目的,或者承認烏東叛離地區的國家地位是為了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雖然北約成員國還保留了繼續強化制裁的空間,不過從英美政府與北約秘書長目前的回應看來,西方世界確實傾向認為「俄羅斯正在計劃進行全面攻擊」。普京也在前幾天的電視演說中表示,他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將取決於當地(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的情勢」。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斯對於美方制裁的「模稜兩可」已經感到不耐,質疑「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讓普京明白,你的所作所為會造成嚴重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