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教你這樣養小孩

2015-02-13 14:20

? 人氣

七、學會正確、有組織的敘述孩子的病史:從關鍵症狀開頭,告訴醫生何時開始的、是否愈來愈嚴重、伴隨哪些事件(或其他症狀),如果有發燒,一定要量體溫。過去有沒有類似症狀,用過哪些藥物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八、固定找一位能傾聽病史、仔細檢查的兒科醫師:嬰幼兒的疾病大半為傷風感冒,很多常用感冒藥在小孩身上並未被證實有效,或是只能短暫改善症狀,所以正確診斷及花時間解釋病情,可能比開一大堆藥方更重要。

九、善用3C產品錄影或錄音:有些不定時出現的症狀,如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當腹壓降低時,跑出來的腸子又會回到腹腔內,症狀會消失,讓醫生不能確診,所以腸子跑到腹股溝形成腫塊時,最好能錄影或攝影給醫師參考。有些皮膚疹子、拉肚子時的糞便,也可以照相起來給醫師看;小孩子呼吸或咳嗽時發出奇怪的聲音也可以錄起來,給門診的醫生參考。

十、家長想要做檢查或使用治療藥物時,可以坦率的和醫師討論,但最後也要尊重醫師的專業決定:例如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也大部分都不需要影像檢查。家長若因愛兒心切,強烈要求醫生開立抗生素或是要求照胸部X光(胸片)檢查,是不恰當的,因為抗生素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並造成細菌的抗藥性,而胸片雖然放射線劑量很微量,畢竟還是不必要的暴露。

十一、遵從醫囑服藥回診:若孩子的恢復不如預期或有新的症狀出現,或服藥後有副作用,都應該和醫師再討論。

「神醫」,只存在於小說與戲劇中!醫生的醫術再高明,都不是神,也不能代替家長承擔疾病的後果。小孩生病了,選擇一位鼎鼎大名的醫師,排很久的隊、看診兩分鐘,不如選擇一位有醫德的醫師,能好好幫小朋友詳細檢查,跟你解釋、討論。最後建議家長,充實保健常識、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善於與醫師溝通、繼續回診追蹤,才是真正讓孩子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本文摘錄自《華人育兒百科》中〈兒科醫師給家長的一封信〉,親子天下出版)

看更多:

《華人育兒百科》

總策劃/林奏延

出版/親子天下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405

【延伸閱讀】

打擊鼻塞的4種天然照護法

冬天嬰兒呼吸道的殺手


該把寶寶的手腳包起來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