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星昱觀點:出口復甦vs.通膨威脅 韓國2022力拚轉型跨越停滯期

2022-02-02 07:20

? 人氣

韓國的家庭債務持續增加,一方面是因為最近飆漲的購房貸款,另一方面是疫情增加自營業者營業貸款資金。而且央行又上調利率,家庭債務大多支出於給銀行的利息增加,恐抑制消費力。尤其負債較多的家庭,對升息敏感度更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升息可能打擊企業資產穩健

BIS稱,2021年韓國的GDP相較於企業信貸是112.3%,比先進國家平均97.5%高。較疫情前,2019年底的101.3%提高11%。相同期間,先進國家大多增幅是6.6%。疫情期間,韓國企業增加債務的原因,是政府積極的支援政策、改善出口後企業投資擴大等的結果。

力拚轉型提高經濟成長率

展望2022年韓國經濟走勢,將從疫情的衝擊中逐漸恢復,回歸疫情危機前的成長路線。但是不同的產業,恢復程度恐不均,而且高通膨將增加不確定性,GDP成長恐受阻。

首先,通貨政策上過度的流動性,恐加重物價不安和金融不均衡,因此,要配合經濟改善的程度,漸進上調基準利率。

財政政策要縮減吸收疫情衝擊的支援政策,但要幫助損害大的脆弱產業復活,且需持續支援。上調利率在經濟方面無差別地造成了影響,因此財政政策要幫助脆弱產業個別的支援。

另外,隨著疫情狀況改善,政府將把財政政策的重心逐漸移轉為從克服疫情危機到準備未來。宏觀健全性政策在利率上升期,不要讓家庭債務當成擴大系統的危險要素,需要適當管制。為此,透過嚴格管制債務服務比率(Debt Service Ratio, DSR)在可以償還的範圍內,只允許給實際需求家庭放款。

從中長期來看,經濟成長的挑戰在於尋找新的成長引擎,且必須關注數位轉型和能源轉型、全球區域主義蔓延、經濟失衡擴大、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因低基期,疫後反彈,即使經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復甦,韓國仍需努力提高經濟成長率。

為此,首先為了有效應對新冠肺炎加速的數位轉型,特別是園區工業自動化以支持中小企業數位轉型、重組國家研發體系且加強基礎制度、大學專校要通過名額制度來改革,以及強化人才供給和再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二,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擴大城市、工業和交通等綠色基礎設施,建立ESG規範,培養再生能源相關製造業。第三,要積極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和亞太地區地緣政治變化,加強大企業與科技中小企業的合作體系,通過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形成面向未來的全球貿易規範。

關於韓國經濟的未來,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發展方向。製造業一直引領著韓國經濟高速成長,1960年韓國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僅為4.5%,至1970年8.3%、1980年15.2%、1990年18.6%、2000年23.0%和2010年26.8%。然而,在2019年疫情爆發前,韓國製造業的比例一直維持26.4%,在2010年代已停滯不前。尤其是船舶、鋼鐵等大型裝備產業都停滯,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但2021年原物料等恢復需求,則讓製造業再起,韓國製造業終於有些許成長。

在經歷繁華之後,韓國製造業是否回到2010年代的停滯期,或者能否很好地適應過度時期,進入新的跨越,還有待觀察。且韓國該注意讓製造業提高質量而不是數量成長,這也將是經濟成長的關鍵。

*作者為韓國金融學院宏觀經濟研究部高級研究員、主任;譯者為金佳圓。本文原刊《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