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兩岸冷而回穩?新年前習蔡互動的解析

2022-01-10 07:00

? 人氣

在中美雙方都總算接受了兩個大國間進入了長期化、系統性競爭模式的現實,但又表示願意避免競爭演變為衝突的共識下,涉台議程的性質,至少在現階段主要就變成了雙方競爭的場域,而未必一定要是衝突的引信。雖然,這個引信也始終沒有被拔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樣的理解下,回來看12月22號以幾位學者之口、通過新華社發布的這個「權威解讀」的口徑,我們就不會太訝異於「和平」這一主題的大角度回歸。

這篇政策詮釋,確定了在北京的議程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在邏輯上不會被「融合發展」給取代;這兩三年熱度在提升的「融合發展」,只是實現從和平發展到和平統一的路徑之一。

2022年1月1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表新年談話(AP)
中國對台政策的「台灣方案」,似乎被「總體方略」取代。圖為2022年1月1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表新年談話(AP)

另一方面耐人尋味的是,2019年1月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2021年12月的這篇新華社專家詮釋稿中,「台灣方案」這一專有名詞居然也沒有出現過;另一個被眾口抬高的新詞,則是「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當然,一個鮮明專有名詞的暫居幕後究竟意味著政策的多大調整,人們還需要更多的實證來觀察。但和2019年「1.2」講話時相比,與台灣方案密切連繫、同時也是台北方面高度忌憚和圍截的幾個元素,包括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在過去三年來的步伐是謹慎的,進度是有限的。

一方面,這可能反映了現狀下台灣主流政黨、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加入這一協商進程的主觀意願低,台灣現行法制對阻擋這一進程的法網緻密度高、政治意願強(參見2021年10月蔡英文對朝野政黨的喊話)的現實。

二方面,最新這篇政策詮釋稿透出的「以和平商談但不放棄使用武力為手段、以結束政治對立實現統一為目的」的意味,也略為修正了之前擬不以台北當局為唯一談判對手的方針,透露出仍願意爭取並推進和平商談,但不再強調「各政黨、各界別」這種必然招致台灣目前當局者強烈反對的,以野促朝、以野制朝的路徑。

1月1日,蔡英文及其團隊接過了這個話頭,一方面重申軍事解決不能是選項的既定立場,二方面又重說了一番「兩岸才會有空間和氛圍,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共同尋求解方」等在特定前提下,願意朝著談判桌稍微往前挪一挪的話。

當然,按照民進黨政府現行的兩岸關係定位,兩岸的公權力部門協商不可能旦夕恢復,甚至可能到2024年5月也都不會真正恢復。但是台北和北京雙方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完成盤整後,在很短的幾天之內,交換了「讓和平回到主場」的態度,對兩岸關係保持穩定的意義,還是重大的。

蔡英文的談話中,還有一段角度清奇、充滿弦外之音和解讀空間的話,亦即提醒大陸要防止所謂內部的「軍事冒進主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