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從「你今天被臉書關了嗎?」談為什麼人類會選擇忍受、甚至擁抱暴政

2022-01-09 06:20

? 人氣

放到真實世界,就是一個暴政如果可以讓大部分人過正常的生活(例如現在的中國),其實你是很難用「有少數人正因批判時政遭受『黨』的迫害」來說服大家起義革命的。事實上,真實世界有如萬仁多年前拍攝的電影《超級大國民》,蘇明明飾演的政治受難者女兒,對於自己父親遭受來自「黨」的政治迫害,反應是譴責父親為什麼要「管政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mewe登入畫面,社群網站、社群平台,臉書。(取自mewe)
mewe被臉書使用者當成「移民」標的之一。(取自mewe)

即使我們只看上臉書就是想要傳遞政治或意識形態的這群人,在「集體移民」到其他平台後,很快就遇到了挫折,因為多數一起移民的「戰友」主要使用的平台還是臉書,有些人所謂的「移民」也不過是把同一則訊息兩邊貼而已,更有些人只是在新平台上註冊帳號,加一加戰友們好友而已。

結果是大家在新平台上看不到什麼新的言論,每天過來看看的動力就會很弱。而貼文的人在沒有其他人的按讚、分享或是回應增加貼文動力下,就很難持續地繼續貼文──這點如果在同一篇貼文在臉書上門庭若市的比較效應下,更新貼文的疲態增強就會更加明顯。最後大家還是一起回到臉書「忍受」,想辦法避開臉書言論審查的「鐵拳」。

過去許多革命志士要說服別人加入自己的行列,一同對抗暴政的時候,往往只看到自己正義的美好,認為為了這些美好大家應該一起「不計代價」,甚至會偏激地認為面對邪惡還在計算代價的人,不是被洗腦還在昏睡,就是沒有良知的黑心肝之徒。不過實際上要人做事不去計算利弊得失是很難的,事實上每個人做事多少都還是會計算利弊得失,只是有些人的計算比較周密、而有些人的計算漏洞百出而已。

即使沒有言論審查,Instagram更難傳遞思想

有意思的是,當某些人高呼管制言論的臉書暴政必亡,這種情緒發洩的「賭咒」的時候,成立於2004年、已高齡18歲的臉書確實逐漸在衰敗當中,不過和管制言論的「邪惡」一點關係都沒有,逐漸取代臉書、讓臉書變成「只有老年人才上」的Instagram,機制上完全不適合長篇大論,就算它沒有臉書那些嚴格的言論審查機制(這點不好確認,起碼目前好像沒什麼說自己因貼文被Instagram停權),但事實上在這個平台要做政治或是意識型態的傳遞,比充滿嚴格言論審查的臉書還難。

臉書(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AP)
Instagram由於機制的設計,要在言論市場上取代臉書有一定的侷限性。(資料照,美聯社)

推特和臉書、甚至影響力僅限於東亞少數國家的Line(甚至更早出現更原始的電子留言板BBS),都因為言論思想傳遞的特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改變政治的故事,會不會哪天有人想到怎麼把Instagram當成政治工具,誰也不知道,只是現在看來,在台灣想要搶占政治或意識形態言論市場的人,還是很難不低頭喝下臉書這杯茶。

不知不覺,我們好像也就習慣在暴政下生活了。

*作者長期任職於政論、財經雜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