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莫以募資金額論英雄

2018-03-17 06:20

? 人氣

時間快轉到今日,Zappos仍然是創業家膜拜的對象,Tony在拉斯維加斯也建立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創生態體系,他的合夥人Alfred Lin也加入了紅衫成為合夥人,投資過Airbnb、Houzz還有……DoorDash!算是皆大歡喜,但我們還是不禁想像如果Tony沒有在那麼早的時間點引入紅杉,也許Zappos有機會走上不同的成長路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以Zappos來看,結果也沒有你說的那麼糟嘛?還不是可以實現獨角獸等級退出?給我賺到兩億美元我也可以退休買很多棟帝寶啦!」

問題是一家新創成為Zappos的機率很低啊!事實上最常見的新創併購退出是落在$50M到$100M的金額之間,$1B等級的新創併購少之又少。就我個人的經驗,大企業花$50M到$100M買一間成長快速或者有特殊技術的新創時,多半兩三個月就可以決定,而且十之八九不需要徵詢股東同意。但是金額如果上到$1B,除非公司是像谷歌或者臉書這種現金滿口袋、創辦人還維持主要股權的凱子,否則難度就會高出許多,就算管理團隊都決議了,可能還需要董事會交付全體股東投票表決。

而如果一家新創募資超過$50M,甚至$100M,通常就代表以估值$50M到$100M這個區段的併購退出選項完全消失,因為投資人一定會要求要$500M以上的退出,就算提早以$50M到$100M認賠出售可能對公司和股東都好,但股東中的風險資本家可能有不同想法,進而投票否決出售。

「如果真是這樣,那像Magic Leap這樣已經募了超過$2.3B的資金的話,不就只能期待IPO了嗎?」

呃,理論上是如此,不過Magic Leap是另一種特例:他們早年的大股東就是凱子裡的凱子王:谷歌,所以如果要我猜測,像是安德遜‧霍洛維茲、KPCB、淡馬錫、富達投信、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和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這些純粹追求投資回報(而無策略綜效考量)的Magic Leap投資者,應該都是在賭谷歌最終會莊家通吃、自主收購這間號稱將顛覆AR市場(但連產品設計都還搞不定)的巨型新創,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擁有技術——換言之就是一個「谷歌賣權」(Google put)的概念。

而且就算谷歌最後不願概括承受,領投C輪的阿里巴巴口袋也沒有比較淺,想像空間無限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