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當去全球化變成「中國+1」

2021-11-22 09:09

? 人氣

再者,即使在貿易戰初期曾有移出中國的生產,在碰到疫情各國大封鎖、中國卻反而能正常生產後,又不得不再次依靠中國供應鏈生產。更何況,對許多外商所言,中國不僅於世界工廠的角色,同時也是「世界市場」,增加中的中產階級、擴大的市場,都讓外商難以捨棄,這2年華爾街的金融大咖們甚至是加碼投資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反應在現象與數據上就是:去全球化未發生,外商繼續在中國生產、作生意,但也基於風險分散考量在其它國家設廠,成為「中國+1」。即使當初曾有一些生產要遷移到東協或南亞印度,但疫情讓這些國家生產受挫,中國則很快就復工,最後又不得不多擺一些生產線回到中國;除了量的因素外,品質亦有影響,例如蘋果在越南生產的無線耳機,就被果粉批為不如中國製造。因此不僅短期內、恐怕中長期都未必有「去全球化」,但「中國+1」則是現在進行式。主筆

在此過程中,台灣的角色其實相當微妙特別;貿易戰固然有讓台商回流投資,但卻未必就是離開中國,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與市場的角色仍在,因此更多的是兩邊或甚至多邊下注─台積電在台灣勇猛投資尖端製程、受日美政府之邀去當地投資設廠的同時,在中國也在增加投資。而台灣對外出口迭創日新高的同時,對中的依賴度也提高。台灣政府與企業都該想想如何在「中國+1」的情勢下,尋找定位與利益。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