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通膨怪獸」!BBC:通貨膨脹如何席捲全球

2021-10-28 13:1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進入10月後,中國很多地方菜價大幅上漲,甚至不乏「菜比肉貴」現象,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叫苦不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統計,檢測286家批發市場的19中蔬菜平均價格,10月15日至10月22日一周,比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個別省份漲幅更劇烈,陝西省蔬菜市場價格監測顯示,10月26日23種蔬菜市場比去年同期上漲41.26%。

蔬菜漲價,百姓感知明顯;原材料漲價,痛感來自工廠。中國9月生產價格指數(PPI)突破兩位數,達到10.7%。

不僅在中國,通貨膨脹現象席捲各國的勢態: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也已經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5%。能源危機的陰霾依然籠罩——不僅中國出現大面積「拉閘限電」,英國加油站大排長龍,印度超過一半的電廠因為缺煤而掙扎運行,而這個國家超過70%的電力依賴燃煤。

縱觀全球,作為通膨預期指標的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目前已升至九年來最高水平,5年期的指標則升至16年來最高水平。

「通膨怪獸」與「短缺時代」等詞語頻繁出現在各大國際媒體的頭條。通膨,作為新冠疫情的後遺症,成為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美元人民幣

通貨膨脹來源

「我們國家正面臨的通貨膨脹炸彈,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正在大量印鈔。」美國參議院議員泰德·克魯斯8月份的一條推特,把通膨的板子打在美國自己身上。

疫情席捲美國後,經濟危機風險驟增。扮演著「全球央行」角色的聯準會,「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開出「零利率+量化寬鬆」的藥方。上一次藥量這麼足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因此也被稱為「危機模式」。

之後一年來,各國政府追隨美國的步伐,推出各種刺激計劃,總額已超過10萬億美元。

大量的錢流入市場,勢必使物價水漲船高。諾獎得主、經濟學家傅利曼曾斷言,「通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貨幣現象。」這句話被廣泛引用,用以揭示通膨的本質。

但是對於疫情帶來的巨大而廣泛的影響,使這一輪通膨有些不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撰文稱,新通膨是「狡猾的」,可能並不會立刻掀起物價全面上漲的浪潮,而會先挑一些「有縫的蛋」去叮,譬如葱姜蒜、菜肉油、農產品、大宗商品、重要原材料。

「這些物品要麼因為自然條件和運輸條件而不能及時擴大供給,要麼因為被賦予高度的交易屬性而容易吸引大量資金,或者因為已處於階段性緊平衡甚至短缺之中。」

多位分析人士將「印錢」帶來的經濟反彈描述為「強勁但不平衡」,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針對個人的補貼刺激對消費品的需求,使全球供應鏈在疫情的封鎖中還要應對遠高於正常年份的需求,比如對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使晶片供不應求,推高各類依賴晶片的產品價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