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重量級學者奈伊與哈斯談美中台三角,不容樂觀

2021-10-27 06:10

? 人氣

2021年10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公開宣示:我們會保衛台灣,我們對台灣有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2021年10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公開宣示:我們會保衛台灣,我們對台灣有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台關係自2016年開始產生變化,而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對中、對台政策也多「川規拜隨」,持續對中採取強硬措施。多數專家都認為美國雖多方面仍略勝一籌,但中國也緊追在後,使美國必須更加細心地面對考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時期任職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軟實力之父」奈伊(Joseph Nye)在10月4日在《評論彙編》(Project Syndicate)上發表〈中國夢遊症〉(The China Sleepwalking Syndrome)一文。該文章透過歷史告誡美中關係必須慎重面對以免重蹈覆轍,否則雙方皆也會像是夢遊般的走入災難。

奈伊稱《中國夢遊症》

奈伊引用澳洲歷史學家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 )一書解釋。透過歐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所受到巴爾幹半島的泛斯拉夫主義的威脅,以及德、奧兩國在面對世界大戰的錯誤策襯托出美國沙文主義,和中國民族主義以及戰狼外交的崛起,以及諸多易使兩國衝突升溫的現象。

文中指出美國希望阻止中國使用武力統一台灣,維持台灣模糊的地位,反對台灣宣布獨立。但美國長年威嚇中國的效果,也漸漸讓軍事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越趨無感。不過也有人認為美國對台政策、動作恐會激怒北京,促使中國對台進行動作。

即使中國不以武力直接犯台,而是以軍事包圍台灣,任何一步錯誤或一旦有相關事件造成人員傷亡,美國很有可能凍結北京資產或動用《與敵國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雙方「暗喻式」的戰爭也會很快成真。

奈伊認為美國也應多投資及保持技術和研發的優勢,重組傳統軍事力量,以適應技術的變化。美國同時也必須穩固自身盟友,使用較民主的制度,以減少對盟友的脅迫,穩固與國際間聯盟的關係,並增強與亞太地區(如:日本、澳洲、南韓、印度)以應對中國。美國也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與中國就跨國問題上進行合作,避免與中國發生全面衝突。

哈斯解讀《台灣三角》習題

現任美國對外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曾任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前主任、前國務卿柯林.鮑爾(Colin Powell)幕僚以及美國駐北愛爾蘭特使的理查.哈斯(Richard Hass)於10月18日也在《評論彙編》上發表了〈台灣三角〉(The Taiwan Triangle),並透過「現實主義」的觀點看待三方關係。

哈斯在文中指出美中關係跟其他外交關係一樣皆仰賴「概念框架」,有問題就有解決方案。然而,試圖解決台灣問題卻會註定失敗。因為任何解決方案都無法讓各方接受,也因此促使衝突發生。不過,美中關係40年下來在反對台灣獨立的政策之下,緩和了美中之間的衝突,也協助冷戰在西方國家和平落幕。

美國總統川普在威斯康辛州舉行造勢活動。(美聯社)
川普在美國總統任內,對於中國採取強硬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近年兩岸關係惡化,北京除加強在各國際場域上打壓台灣,中共當局也不停宣傳將收復台灣,造成海峽兩岸的緊張氣氛。美國的政策向來強調兩岸維持現況,如現況無法維持就必須在台灣人民的支持下達成共識。但美國也照慣例,不支持台灣獨立,以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

雖然美國有部分人主張,應接受台灣被中國接收的必然性,但此舉必定動搖甚至摧毀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聯盟和勢力。印太國家恐怕會因「芬蘭化」向中國低頭噤聲,也有可能更深覺威脅,進而在軍事行動上更加激進,造成核武擴散。除此之外,當中國控制台灣周遭的重要航道或是半導體產業,勢必削弱印太地區的穩定、繁榮及自由民主。

哈斯認為美國必須小心翼翼的跟台灣釐清這段「危險」的關係。縱使這動作會讓中國藉此獲利,哈斯認為各個成功的外交關係都必有一定的犧牲,以換取更大的利益。為了防止衝突,美、中必維持一定的來往和關係。畢竟,美國無法全權處理台灣議題。

文中最後認為美國必須向中國強調「侵略的代價」,以及美國沒有意圖分裂台海。美國國會也應授予總統有條件的在中國犯台時,使用武力因應。拜登政府也應明確表態美國不會違背「一中政策」的立場,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任何變化都不得因武力威脅或動用武力而產生。

即使中國極度渴望統治台灣,中共當局也對一黨獨大的統治權愛不釋手,但侵略台灣的代價相當龐大,可能危及中共在北京的領導統治地位。

奈伊跟哈斯有相同看法

縱使奈伊和哈斯在文章出發點以及對台的關係的方針意見不同,雙方皆同意台灣問題勢必成為美、中兩國戰爭的引爆點。過去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不希望在戰場上硬碰硬,否則核武戰爭恐就此展開。美、中若因台灣開戰,兩個世界超級強權的爭奪必定開始。這是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後果,也是雙方不想承擔的代價。

川普(Donald Trump)時期所提出的多項單邊主義政策,使多個美國的老牌盟國背離而去。而中國在新冠肺炎、人權問題和戰狼外交的交互作用下,與歐美關係陷入冰點。

奈伊與哈斯都認為美國必須重整自家盟友,強化印太地區的盟友,像是與日本、南韓、澳洲及印度的關係,強化軍事合作及軍事能力,以防止中國影響力與軍事實力的擴散。

哈斯認為歐洲在受到中國戰狼式外交的攻擊後,也是美國必須合作拉攏的對象。雖然奈伊並未對美國協防台灣做出評比,但哈斯認為協防台灣只能減緩中國犯台的速度,並未能防範。

兩人就美、中關係上,認為兩國不應該維持全面對立,必須維持一定的合作關係以防止全面衝突。文中皆認為美、中兩國無法全面壓制對方,只能想辦法透過環境的改變和政策來壓制對方的選擇。

奈伊在文章中巧妙的用「一場牌局」來形容美中現況。雙方手上都擁有好牌,不過牌再好,牌技差就準備朝向敗北的結局,就像是一戰時的德、奧帝國。

兩位作者也為了避免兩大極權的衝突,告誡美國在面對台灣問題時必須小心應對。台灣問題對美、中雙方都會走向困境,美國一旦介入,就要面對戰爭,而美國一旦放手台灣,就會使美國自身失去國際影響力和名聲。因此,奈伊和哈斯都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法不樂觀。

台灣真看清局勢了嗎?

《霧谷晶策》精心挑選了奈伊、哈斯兩位美國學界、智庫的重量級言論領袖,分別完整呈現兩篇文章的相同、相異觀點。有別於美國民眾的民調,從菁英身上得到的結論是:美國無力也無法單獨面對「對抗中國」一事。

《霧谷晶策》認為往好處想,美國在世界上的盟邦,比中國多太多了,舉凡:日本、南韓、澳洲等,都是在東亞區域內的利害攸關者。但如果往壞的方面思考,美國盟邦遭遇到中國施壓,甚至是被迫與中國交戰時,不知道又有多少國家領導人,可以承受住內外交迫的壓力。

美國絕對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沒有之一。《霧谷晶策》絕對不忍看到兵凶戰危的狀況,發生在台灣這美麗家園土地上。一旦開戰,沒有人會是贏家。也不該因為台美關係史上最好、台日友好,就把美、日兩國也拖下水。

《霧谷晶策》認為決策者在擬定政策時,應朝著「避戰」的方向思考。而非打腫臉充胖子,在國內外媒體與民眾未充分理解實際狀況下,貿然稱「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台美之間,在斷交後從未有過任何的大規模兩軍合作演習,試問台美要如何協作防衛?更遑論日本。

2019年5月16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國代表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聚會(AP)
台灣正致力申請加入CPTPP。(資料照,美聯社)

另外,《霧谷晶策》梳理過這麼多篇文章、新聞之後,並未看到美國真如此般支持台灣,以國家地位(statehood)加入國際組織,多如美國既定的「一中政策」執行。即使連目前台灣亟欲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未如我國政府高層般樂觀,好似唾手可得,而實則困難重重。更何況,美國自己都沒加入CPTPP,也尚未與台灣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議》了。

*作者為致力於剖析當今「國際關係」、「外交政策」、「兩岸關係」、「時事議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的單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