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翔觀點:了解台美共享民主價值,實踐公民外交

2021-10-21 05:50

? 人氣

前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見圖)認為,對美國來說,支持台灣愈來愈符合美國的價值與利益。(新新聞資料照)

前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見圖)認為,對美國來說,支持台灣愈來愈符合美國的價值與利益。(新新聞資料照)

2021年8月26日,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公布了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自1982年以來,首次有過半數美國人願支持美國在中國侵台狀況下,派軍協防台灣。這份民調執行時間正是美國撤離阿富汗當下,彰顯台灣在美國人心中的相較地位,並意味著過去被視為僅在華府菁英圈所討論的台美關係,現已進入美國主流意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份民調的結果代表什麼?它反映美國願無條件支持台灣採取國家正名等較積極的作為嗎?或是僅代表美國政府將延續數十年來的「一中政策」以及該政策所帶來的「現狀」?到底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制訂的、又將會如何影響台美關係呢?這些問題對所有台灣人都很重要,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這本書力圖回答的。

且讓我先簡短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察。我曾在2019年至2021年擔任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回顧這段日子,我與同事一同經歷了台美關係上的許多變化。我們看到自1979年以來最高層級的美國閣員及國務院官員訪台、「六項保證」解密,以及國務院放寬台美交往準則。在各方面,美方都更願以行動支持台灣的防衛及國際空間,不過其中也有挫折,尤其在我們未能於《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上取得正面發展。

很多人好奇這些進程的背後動力為何?有些人揣測是因為美中競爭,甚至有政治人物認為美方將台灣視為談判籌碼,隨時可能犧牲台灣的利益。其實這些假設皆與事實差距甚遠。以我在華府的經驗來看,台美雙方關係進步的關鍵原因是:對美國來說,支持台灣愈來愈符合美國的價值與利益,以及雙方對區域環境擁有更清楚的共同認知。

價值觀向來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例如,拜登總統在上任後兩週,就在第一個外交政策演說時清楚指出:「我們的外交必須從在美國最珍視的民主價值觀開始:捍衛自由、推動更多機會、維護普世權利、尊重法治、尊重每一個人。」此外,新任國務卿布林肯在2021年 3月 3 日演講時也強調:「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將反映我們的價值觀。」歷任美國政府的認知也大致雷同。

近年來,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大趨勢:中國的社會價值與美國的差距愈來愈大,台灣則愈來愈靠近。在鄧小平及江澤民時代,中國的經濟確實曾經朝開放路線前進。當中國在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西方國家對其抱有高度期待,認為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將帶來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將使中國朝向西方國家的發展路線邁進,不過自從習近平上任後,已經徹底改變這條軸線。

習近平力圖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深對言論、網路、教育等領域的控管,打擊大型私人企業及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在他領導下,中共不再對香港展現耐性、終結了「一國兩制」的承諾,並在新疆實施違反基本人權的集中營,且不斷使用武力威脅周邊國家,尤其是讓台灣海峽的局勢變得更緊張。一舉一動,皆使中國離普世價值愈來愈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