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放軍「運-20」降落南海島礁 「中國威脅論」再起?

2021-09-27 06:10

? 人氣

中國公開以「運-20」展示軍事肌肉的舉動,對各國南海軍事部署產生衝擊。(取自維基百科/攝影:N509FZ  CC BY-SA 4.0)

中國公開以「運-20」展示軍事肌肉的舉動,對各國南海軍事部署產生衝擊。(取自維基百科/攝影:N509FZ CC BY-SA 4.0)

解放軍南海艦隊在9月18日首次發布「運-20」降落南海島礁的消息,「運-20」是目前中國國產最大型的運輸機,可以運送大量人員與重型裝備。以往,解放軍都是採用艦船來運送南海島礁的人員,但據稱運送退伍人員返回大陸便是這次派遣解放軍空軍「運-20」前往南海島礁所執行的主要任務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中國除了在南沙群島三大島礁的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都設有機場外,在西沙的永興島也設有機場。「運-20」這種中國國產最大型運輸機既然能夠前往島礁撤離官兵,當然也能向這些島礁運輸兵員和裝備,證明了解放軍具備應對南海島礁突發狀況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

在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的要素連結下,東海、台海與南海已形成了「三海相連」的態勢,也就是中國所稱的「四海連動」,因此,中國這次公開以「運-20」展示軍事肌肉的舉動,不只會對各國南海軍事部署產生衝擊,更是對於區域局勢形成影響,而台灣自然也牽涉其中。

解放軍南海島礁軍事部署引發國際關注

中國國力的快速崛起本來就已經引起某些國家的焦慮,而興起所謂「中國威脅論」,中國為了消彌這樣的國際與論而提出「和平崛起」、「和平發展」戰略,而以經濟、外交、軍事的多重手段,修補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建立國際的正面形象,並由中國領導人與媒體,不斷提出澄清或駁斥,企圖降低國際社會間「中國威脅論」的壓力。

然而,南海的軍事化作為卻使得「中國威脅論」有機會再次喧囂塵上。首先就是中國的國際形象。為了支持經濟發展不斷的成長,中國積極在全球尋求天然資源,尤其是要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為了確保能源安全,故中國力求保護海上運輸線,因此積極提升海軍力量,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名來實行南沙島礁軍事化。

解放軍向南海試射東風-21D、26B,幾乎同時命中目標海域。(美聯社)
中共解放軍曾向南海試射東風-21D、26B,幾乎同時命中目標海域。(資料照,美聯社)

但中國此舉也不可避免地會讓一些國家感到憂心,而直接升高區域緊張情勢。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Scott Harbison Swift)便曾提出警告,他認為「南海爭端可能令該地區捲入軍備競賽,因為各國越來越試圖以武力而非國際法來解決領土爭議」。

而為了應對中國在南海謀求建立霸權,以及在南海不同島礁部署地對空導彈、新型雷達、建設跑道等措施,改變了區域內的軍事形勢,美軍為此祭出了定期在南海進行海空巡邏作為反制,隨著美國軍艦在南海海域的「自由航行」遭受中國船隻的干擾,加上中國軍事崛起、越南與菲律賓在南海受到中國的高壓威脅,南海逐漸成為印太戰略的焦點。

即使美國多次宣稱要在亞太增加軍事部署,聯合區域內外國家平衡中國在南海的作為,但南海不穩定的因素卻有增無減,美國、菲律賓、越南對於中國擴建海南島軍事基地,加強海上定期巡邏等舉動,尤其是在南海島礁填海造陸的作為甚為反感,認為中國是在破壞南海的和平、安全及穩定。

美國軍艦多次在南海爭議海域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挑戰中共的領海主張。(翻攝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
美國軍艦多次在南海爭議海域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挑戰中共的領海主張。(翻攝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

同時,美國的印太戰略不僅導致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更進而導致了中國和東協國家之間的高度緊張。因此,世界正在觀察中國在這項對峙的行為是否像一個「負責任的區域大國」。

「和平發展」與「核心利益」對中國孰輕孰重

美國前海軍部長麥伯斯便曾表示,為繼續保護美國及全球戰略利益,同時適當地和崛起的中國與復甦的俄羅斯競爭,他認為美國的海軍必須有所發展,以因應中國日益增加的海上威脅。

同時,為了不讓美軍勢力獨占南海,中國也多次派遣遼寧號航母編隊巡航、並利用南海島礁部隊進行紅藍對抗演練,這些都對南海的美軍航空母艦發揮了警示作用,使得地區局勢更趨複雜。

那既然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建設造成了諸多不利「和平發展」戰略的影響,為什麼中國仍執意去做這些舉措呢?究其背後思維,在中國領導人眼中有3大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權利,第1項就是保持政治體制、維護中國共產黨不可置疑的統治地位,第2項為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第3項則是經濟發展。

因此,除了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外,其國內政局的穩定也是相當重要的,在民族主義充斥的中國社會裡,維持經濟發展、還有維持主權與領土的完整才可以確保其政權的永續,這才是其核心利益之所在,也就是「穩定大於/壓倒一切」的「維穩」思維。

就現實面來說,如果其政權都喪失了,那有再好的國際形象也沒用。可見當國家核心利益與「和平發展」戰略相衝突時,中國仍是會以確保其「核心利益」做為首要目標的。

南海軍備競賽與武力對峙恐持續加劇

在「中國威脅論」的陰影下,中國頻頻帶給他國有形跟無形的威懾感與侵略感。中國在南海島礁軍事建設,顯見其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南海的控制力,最終甚至有建立「南海航空識別區」的可能性,如此一來,除了對於台灣太平島形成威脅外,更將挑起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軍事對立的敏感神經,使得南海周邊國家有所警覺而強化建軍工作。

這也讓周遭國家與美國、日本、澳洲甚至歐洲等域外大國,不得不繼續去強化對於南海區域的軍備投資與武力展示,包括解除武器禁運限制、派遣軍艦落實自由航行權利、展開安全議題合作等,以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南海軍事衝突。

在這樣的相互循環之下,不論各方勢力是有意還是無意為之,都加劇了區域內的軍備競賽和武力對峙,也提高了南海擦槍走火的機率,在大國互相角力之下,亞太動盪不安的政局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平靜。

像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武器進口早在數年前就已分別上升了146%及722%,菲律賓更在中業島安裝衛星跟蹤系統,監視存在領土爭議的南海上空的商業飛行,越南除了加速建設南威島除機場及碼頭之外,還建立遠程監視雷達與砲兵陣地,馬來西亞也將經營了30多年的彈丸礁變成為南沙群島大型人造島,各國積極作為便是為了掌握建設時間以因應未來之變,同時向國際社會彰顯主權。

未來,各國仍會不斷積極建設島礁,增加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的籌碼。美國也更加涉入南海爭端,針對中國的南海政策,發表批判聲明並協助增強菲律賓及越南的海上自衛能力以做為軍事因應的準備,以有效協助周遭國家保護各自所宣稱的領土主權、避免遭到中國宰制,而美國的真實目的,便是在於保護其自身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維持美國的區域領導權和國際話語權。

*作者為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