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變革啟示 香港超越認同危機化解深層矛盾

2014-12-21 15:36

? 人氣

二零零九年、一三年連續兩屆林玉鳳參選立法會選舉。從事媒體行業出身的她,慢慢發現自己的角色介乎於主動與被動之間,被動接受採訪並不能積極有效推行她認為重要的社會議題和理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玉鳳認為澳門長期的議題都是關注民生,而她想推行的是一套原本屬於大學課堂的理念比如文化權利和公民社會。「原來沒有人提公民社會,現在越來越多人談論這個概念。」

但澳門的政治格局非常穩定,直選議員的十四張「入場券」需要重新分配實為不易。林玉鳳雖然兩度落選,但她和她的組織也已經成為澳門社會中必然會談及的一股公民力量。「我只能說在逐步的壯大中,沒有很成氣候,慢慢找到自己的著力點。」

差不多同時期站出來的公民組織還包括在網絡上火極一時的「三十行動」,由四個年輕人組成,包括高岸峰、湯榮耀、張海軍和賴文輝,年齡卻都不到三十。人說「三十而立」,三十行動的命名中的「三十」亦可解作二十至五十歲之間的三十年,高岸峰告訴亞洲週刊,他們認為這三十年是人生的黃金時間,許多人都在這三十年間發光發亮,這四個年輕人最小的是九十後張海軍。

三十行動在二零一零年成立,四個年輕人都脫胎於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也屬於澳門傳統意義上的愛國愛澳陣營。三十行動靠自製政治諷刺劇《吹水茶餐廳》在網絡上一炮打響。由高岸峰和湯榮耀傾情演出在茶餐廳裏兩個諷刺時政的角色,第一集就是諷刺時任體育局長蕭利威涉濫權聘按摩女被判刑。

最火的一集是《超級凸手搭錯線》諷刺特首崔世安總是答非所問,這集放上YOUTUBE後的點擊量超過八萬次。除此之外,三十行動還自製網絡電台,每週一次評論時事,除了澳門的各種新聞外,內容也會包括內地的「小悅悅」事件。

新的政治氣象在澳門頻頻出現。這個不靠遊行、示威、街站而火的社團就是在網絡上迅速成名,並在二零一三年宣布參加立法會選舉,四個人集體出戰。以漫畫頭像做自我宣傳,把自己包裝成「蒙面閃電俠」寓意保衛澳門社會,爭取社會公義。

民主派元老吳國昌觀察到,從二零一零年開始,越來越多年輕人組織社會行動,每年都有新的年輕人站出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也有人組織論壇進行商討和辯論。

澳門大學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記得,二零一零年特首崔世安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一批人在網上討論五一澳門人可以做什麼,以「五一青年」自居,最後集結三四百個年輕人站出來大遊行,這是澳門回歸後的首次,他們同樣組織探討澳門的社會公共議題,包括教育、媒體角色等。

「澳門要真的實現民主,最重要就要提高學歷水準,年輕人才會知道分析。」吳國昌說。澳門和香港不同,從經濟角度而言,香港九七年到現在,年輕人工資收入中位數增長率是零,而澳門九九年中位數到現在增長率為百分之二百,從五千到現在的一萬五。另一方面,由於澳門五十年代人的教育水準較低,經濟狀況不佳,隨著澳門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這一代人教育水準的提高,澳門的家庭中對這代八十九十後的澳門人壓迫並不強。在吳國昌眼裏,這代年輕人出來抗爭是快樂抗爭:「我知道你不對,所以我出來,所以今年應該說是個公民社會形成的時機。」

二零一二年在余永逸看來是個很重要的分界線。那年的政制改革諮詢中,澳門政府並不做更多的工作和民眾溝通,但澳門媒體卻被嚴格審查,使得一批記者率先反彈。新興的網絡媒體《論盡澳門》開始不斷報道政府的負面新聞,《正報》、《訊報》也都在批評澳門政府,余永逸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出了澳門媒體的言論自由。

吳國昌認為,下一步要做的是讓澳門年輕人在澳門安家立業,而不是離開澳門去到珠海,如此才能保證持續為澳門本土利益爭取,這是澳門新生代從政人的共識。而在蘇家豪這個二十三歲的男生心裏,兩萬人的遊行只是個小小的勝利,未來公民社會的星火燎原才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